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已关闭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27|回复: 0

[教学培训] 《职业道德与创新能力建设》(下篇:创新能力建设)学习笔记

[复制链接]

1524

主题

368

回帖

8812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812
发表于 2013-11-9 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职业道德与创新能力建设》(下篇:创新能力建设)学习笔记


第一部分创新能力概述

一、创新的含义

1、创新最早源于拉丁语,包含:更新、创造新的东西和改变三层含义。   
2、《现代汉语词典》,创新:一是指抛开旧的,创造新的。二是指创造性、新意。

二、创新思想的发展
(一)早期创新思想
1、我国古代创新思想
        《诗经》:“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意思:周虽是旧的邦国,但其使命在革新。
        《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做新民。”意思:创新是一个不断持续的过程。
       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表现出不满现状、不囿陈说、勇于探索的精神。

2、东风21-D改进型导弹—航母杀手
东风21-D改进型导弹攻击航母示意图
3、我国最先进的潜艇:094核潜艇


第二部分
专业技术人才创新能力培养

主要内容
    1、创新能力对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2、 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做法
    3、创新能力培养与提升的具体实践

一、创新能力对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一)人才:是指德才兼备且具有某种特长的人,不同的人才具有不同的特点。
    德才兼备中的“德”是职 业道德,而“才”是指专业技术人才需要具备创新能力。

1、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有成就的科学家大都具备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拥有唯物史观和辩证思想。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另一大重要表现就是善于根据现代科学发展特点来促成团队合作。
2、动态综合的知识结构
        拥有“专”与“博”的知识结构
        拥有熟练的基本技能
        熟悉1-2门通用外语

3、丰富的想象力和良好的抽象思维
          丰富的想象力和良好的抽象思维决定了专业技术人员能不能完成创新活动。
        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化的源泉;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爱因斯坦(如下例子)
                     
4、善于捕捉新奇现象         
        新奇现象的捕获两个条件
           一是勤于观察
           二是善于质疑

二、培养创新能力的主要做法      
(一)我国创新能力开发与培养的历史回顾
           第一阶段:1978年3月18日以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学大会上的讲话。
          第二阶段: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
          第三阶段:2002-2010年。
          第四阶段:2010年至今。
第一阶段:小平同志在全国科学大会上的讲话
要点:正确认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正确认识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脑力劳动者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科学事业需要有一批杰出的科学家。

局面:科学人才政策开始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鼓励科技人才的流动;出台一系列的政策,如;逐步提高人才待遇、鼓励人才待遇、鼓励人才出国留学并推动大学和科研院的人员素质结构调整,提高科技人才队伍素质,建立科技人才队伍素质,建立博士后制度等。

第二阶段: “南巡讲话”
           要点:改革开放的判断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加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有利时机,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发展经济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局面:国家大力支持创新型专业人才的培养,建立并完善人才市场流动制度、培养青年学术带头人、扩大优秀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立院士制度,加大科技成果奖励力度等重大举措相继出台,推动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为今后我国的人才发展战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三阶段: 2002-2010年
《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
                  
          显著标志:
          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人才战略已由跟随型阶段转发展到赶超型阶段,部分发达地区的人才战略已处于领先型阶段,全国的人才向经济发达地区集聚的态势越来越明显。
           经济发达地区拥有的可以和发达国家相竞争的高科技行业越来越多,高素质人才从海外回流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第四阶段:2010-2020年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纲要》中规划的人才队伍建设主要任务的第一项 :“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
           工作的重点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纲要》六个方面的发展意见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学校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国内培养和国际交流合作相衔接的开放式培养体系。探索并推行创新型教育方式方法,突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2、加强实践培养
            依托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重大工程、重点学科和重点科研基地、国际学术交流合作项目,建设一批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加强领军人才、核心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形成科研人才和科研辅助人才衔接有序、梯次配备的合理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3、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完善权责明确、评价科学、创新引导的科技管理制度,健全有利于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评价、使用、激励措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科技生产力。
           4、改进完善院士制度
           注重院士称号精神激励作用,规范院士学术兼职。加大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力度。组织实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推进“百人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人才项目。
           5、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
           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观念,加大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发现、培养、使用和资助力度。加强产学研合作,重视企业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的培养,推动科技人才向企业集聚。
           6、发展创新文化
           倡导追求真理、勇攀高峰、宽容失败、团结协作的创新精神,营造科学民主、学术自由、严谨求实、开放包容的创新氛围。建立健全科研诚信体系,从严治理学术不端行为。

       (二)我国创新能力培养的薄弱之处
1、 青年创新型专业人才培养力度不够
首先,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在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中发挥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其次,科研资源主要由中老年科学家占据。青年科技人才激励保障有待加强。
另外,我国自身的教育制度也是另一个重要的原因。
2、 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团队建设不足
首先,一些团队的成员很难将自己融入团队之中,管理人员也忽略团队力量的重要价值。
其次,绩效考核机制不够完善。
再次,资源配置不够健全,配置的资源更多地关注某个人而不是团队。
最后,团队缺乏分类的管理方法。
3、 制约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脱颖而出因素
传统意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
“金本位”思想
体制机制:行政主导型管理体制。
学术腐败:学术权力化,科研攻关成风。
4、缺乏高层次的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
          我国百万人口中科学家、工程师人数只有1955人,每万人劳动中从事科研活动人员只有11—12人,相当于中等发达国家的1/5和发达国家的1/9。基础研究队伍整体水平偏低,高层次人才十分短缺,缺乏跻身世界一流行列的科学大师和世界级领军人物,缺乏能引领当代科学潮流、跻身国际前沿,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科学家。

(三)值得借鉴与学习的成功经验
          1. 高层次、跨学科、多元化地培养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
          2. 用市场的思维培养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
          3. 强化继续教育的意识、重视发掘新人才。
三、 创新能力培养与提升的具体实践
(一)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
       1. 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师承效应规律
       2. 人才成长过程中的扬长避短规律
       3. 创造成长过程中的最佳年龄规律
       4. 争取社会承认的马太效应规律
       5. 人才涌现过程中的共生效应规律
       6. 环境优化过程中的综合效应规律
(一) 师承效应规律
           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师承效应规律是指在人才教育培养过程中,徒弟一方的德识才学得到师傅一方的指导、点化,从而使前者在继承与创造过程中与同行相比,少走弯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的还形成“师徒型人才链”。
(二)扬长避短规律
           人才成长过程中的扬长避短规律: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这种差别是由人的天赋素质、后天实践和兴趣爱好所形成的。成才者大多是扬其长而避其短的结果。
(三)最佳年龄规律
          自然科学发明的最佳年龄区是25—45岁,峰值为37岁。
(四) 马太效应规律
           社会对已有相当声誉的科学家做出的特殊科学贡献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那些还未出名的科学家则不肯承认他们的成绩。这种现象被称为“马太效应”。因此,应给那些具有发展前途的“潜人才”以大力支持。
(五)共生效应规律
             人才的成长、涌现通常具有在某一地域、单位和群体相对集中的倾向。就是在一个较小的空间和时间内,人才不是单个出现,而是成团或成批出现。
(六)综合效应规律
              人才的成功与发展,都离不开自身素质和社会环境两个条件。前者决定其创造能力之大小,后者决定其创造能力发挥到什么程度。
            (二)创新能力培养的三大定律
           1、创新灵度定律
           当人的生命运动与思维运动相互作用到一定阶段,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达到一定高的水准时,人就会产生一种创新意识(灵感),这种创新意识即为创新灵度。  
           2、创新速度定律
           在人的思维运动与生命运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人的创新灵度与客观环境发生作用时,会产生出一种创新能力,改变客观环境的状况。  
           3、创新力度定律
           在人的生命运动与思维运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人的创新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将会创造出新业绩。创新业绩越多,创新力度就越大,二者的关系成正比发展。  

(三)专业技术人才提升能力的具体途径
   1、 注重工作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1)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包括动态的综合的知识结构、综合创造能力等,即德才兼备。
          2)在不同发展阶段因材施教。青年科技人才从入职工作到成为骨干细分成新任期(1年)、提升期(2-3年)、成熟期(4-5年)的挑战期(6-10年)。

3、强化创新动机
        创新心理需求
        成就感
        经济性动机
        责任心
        勇气  

4、倡导行为模式多元化
           人的行为模式类型:
           随和型:平易近人,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但行动缓慢、依赖性强、工作效率低,所以要加强行动力,培养独立性,提高工作效率。
           理智型:做事有条不紊、目标明确,但应纠正其待人冷漠、喜欢独处的缺点。
           外向型:开诚布公、善于合作的优点。但要改进其缺乏耐性的缺点。
           情绪型:做事凭一时兴趣。要克服消极情绪,培养积极兴趣,并坚持不懈。
弥补缺点、完善优点能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创新业绩。




相关链接
《职业道德与创新能力建设》(上篇:职业道德建设)学习笔记
《职业道德与创新能力建设》(包括上、下篇)PPT下载


因考虑版权因素,本站的一些资料可能将不对外公开下载地址。个别需要下载的生物教师同行,可加入下面的QQ群,索取时请提供相关帖子链接。

高中生物教学QQ交流群:365330776(该群仅接受高中生物教师,加群口令:生物教学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生物教学网 ( 蜀ICP备11022024号|川公网安备 51012402000289号 )

GMT+8, 2024-4-26 07:1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