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已关闭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31|回复: 0

2019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1:细胞的分子与结构

[复制链接]

1523

主题

368

回帖

8807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807
发表于 2019-12-16 06: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9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1:细胞的分子与结构

一、单选题(共9题)
1.(2019全国Ⅲ)下列有关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三者都存在于蓝藻中            B. 三者都含有DNA
C. 三者都是ATP合成的场所        D. 三者的膜结构中都含有蛋白质
2.(2019全国Ⅲ)下列与真核生物细胞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中的染色质存在于细胞核中
B.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场所
C. 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D. 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合成需要能量
3.(2019江苏)下列关于细胞内蛋白质和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核酸和蛋白质的组成元素相同                             B. 核酸的合成需要相应蛋白质的参与
C. 蛋白质的分解都需要核酸的直接参与                  D. 高温会破坏蛋白质和核酸分子中肽键

4.(2019北京) 流行性感冒(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严重时可致人死亡  
(1)流感病毒必须在________内增殖,当侵染人呼吸道上皮细胞时,会经过________、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和成熟释放等几个阶段。   
(2)流感病毒的抗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使B细胞增殖分化为________细胞,后者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3)HA和NA是流感病毒表面的两种糖蛋白,甲型流感病毒的HA、NA氨基酸序列的变异频率非常高,导致每年流行的病毒毒株可能不同。每年要根据流行预测进行预防接种的免疫学原理是________。   
(4)研究者通过实验观察NA抗体对病毒侵染细胞的抑制作用。主要实验材料包括:感染流感病毒后63天、21天的两位康复者的NA抗体(分别为D63、D21)、对照抗体、流感病毒和易感细胞。  
①实验的主要步骤依次是:培养易感细胞、________(选择并排序)等。
a. 将抗体分别与流感病毒混合
b. 将各混合物加入同一细胞培养瓶
c. 将各混合物分别加入不同细胞培养瓶
d. 检测NA抗体与易感细胞的结合率
e. 检测培养物中病毒的增殖量
f. 检测细胞对病毒的损伤程度
        ②图中实验结果表明,这两位康复者均产生了抗NA的抗体,其中对流感病毒抑制效果较好的抗体是________。选用的对照抗体应不能与________特异性结合。
        ③依据本实验结果提出疫苗研制的思路。________
(5)若你已被确诊为流感患者,请例举具体的应对措施。   

5.(2019北京)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发生在高等植物、藻类和光合细菌中。   
(1)地球上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光反应吸收的________。在碳(暗)反应中,RuBP羧化酶(R酶)催化CO2与RuBP(C5)结合,生成2分子C3。影响该反应的外部因素,除光照条件外还包括________(写出两个);内部因素包括________(写出两个)。   
(2)R酶由8个大亚基蛋白(L)和8个小亚基蛋白(S)。高等植物细胞中L由叶绿体基因编码并在叶绿体中合成,S由细胞核基因编码并________中由核糖体合成后进入叶绿体,在叶绿体的________中与L组装成有功能的酶。   
(3)研究发现,原核生物蓝藻(蓝细菌)R酶的活性高于高等植物。有人设想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蓝藻R酶的S、L基因转入高等植物,以提高后者的光合作用效率。研究人员将蓝藻S、L与基因转入高等植物(甲)的叶绿体DNA中,同时去除甲的L基因。转基因植株能够存活并生长。检测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中的R酶活性高于未转基因的正常植株。  
①由上述实验能否得出“转基因植株中有活性的R酶是由蓝藻的S、L组装而成”的推测?请说明理由。________
②基于上述实验,下列叙述中能够体现生物统一性的选项包括________。
a.蓝藻与甲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
b.蓝藻与甲都以R酶催化CO2的固定
c.蓝藻R酶大亚基蛋白可在甲的叶绿体中合成
d.在蓝藻与甲的叶肉细胞中R酶组装的位置不同
6.(2019天津)用3H标记胸腺嘧啶后合成脱氧核苷酸,注入真核细胞,可用于研究(   )            
A. DNA复制的场所            B. mRNA与核糖体的结合        
C. 分泌蛋白的运输             D. 细胞膜脂质的流动
7.(2019全国Ⅱ) 在真核细胞的内质网和细胞核中能够合成的物质分别是(      )        
A. 脂质,RNA                  B. 氨基酸,蛋白质                  C. RNA,DNA                  D. DNA,蛋白质
8.(2019全国Ⅱ) 某种H﹢-ATPase是一种位于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ATP水解酶活性,能够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①将某植物气孔的保卫细胞悬浮在一定pH的溶液中(假设细胞内的pH高于细胞外),置于暗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不变。②再将含有保卫细胞的该溶液分成两组,一组照射蓝光后溶液的pH明显降低;另一组先在溶液中加入H﹢-ATPase的抑制剂(抑制ATP水解),再用蓝光照射,溶液的pH不变。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 H﹢-ATPase位于保卫细胞质膜上,蓝光能够引起细胞内的H﹢转运到细胞外
B. 蓝光通过保卫细胞质膜上的H﹢-ATPase发挥作用导致H﹢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
C. H﹢-ATPase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所需的能量可由蓝光直接提供
D. 溶液中的H﹢不能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透过细胞质膜进入保卫细胞
9.(2019全国Ⅰ)将一株质量为20 g的黄瓜幼苗栽种在光照等适宜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植株达到40 g,其增加的质量来自于(   )            
A. 水、矿质元素和空气               B. 光、矿质元素和水     
C. 水、矿质元素和土壤               D. 光、矿质元素和空气

二、双选题(共2题)
10.(2019江苏)有些实验可以通过染色改进实验效果,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A. 观察菠菜叶肉细胞时,用甲基绿染色后叶绿体的结构更清晰
B. 在蔗糖溶液中加入适量红墨水,可用于观察白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
C. 检测花生子叶中脂肪时,可用龙胆紫溶液对子叶切片进行染色
D.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时,可用台盼蓝染液区分菌体死活
11.(2019江苏)下图为高等动物细胞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结构①的数量倍增发生于分裂前期的细胞中       B. 具有单层生物膜的结构②与细胞分泌活动有关
C. RNA和RNA聚合酶穿过结构③的方向相同          D. ④、⑤处的核糖体均由RNA和蛋白质组成
三、综合题(共1题)
12.(2019全国Ⅲ)氮元素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合理施用氮肥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细胞内,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含氮有机物是________,在细胞核中合成的含氮有机物是________,叶绿体中含氮的光合色素是________。   
(2)农作物吸收氮元素的主要形式有铵态氮(NH4﹢)和硝态氮(NO3﹣)。已知作物甲对同一种营养液(以硝酸铵为唯一氮源)中NH4﹢和NO3﹣的吸收具有偏好性(NH4﹢和NO3﹣同时存在时,对一种离子的吸收量大于另一种)。请设计实验对这种偏好性进行验证,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和结论。   
四、实验探究题(共1题)
13.(2019江苏)为探究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一些有机物含量的变化,研究小组利用下列供选材料用具进行了实验。材料用具:玉米籽粒;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碘液,缓冲液,淀粉,淀粉酶等;研钵,水浴锅,天平,试管,滴管,量筒,容量瓶,显微镜,玻片,酒精灯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检测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蛋白质(肽类)含量变化,在不同发芽阶段玉米提取液中,分别加入________试剂,比较颜色变化。该实验需要选用的器具有________(填序号)。  
①试管     ②滴管    ③量筒    ④酒精灯    ⑤显微镜
(2)为了检测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淀粉含量变化,将不同发芽阶段的玉米籽粒纵切,滴加________,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胚乳呈蓝色块状,且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蓝色块状物变小。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3)为了验证上述蓝色块状物变小是淀粉酶作用的结果,设计了如下实验;在1~4号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应的提取液和溶液(如下图所示),40 ℃温育30 min后,分别加入斐林试剂并60 ℃水浴加热,观察试管内颜色变化。
请继续以下分析:
①设置试管1作为对照,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
②试管2中应加入的X是________的提取液。
③预测试管3中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_。若试管4未出现预期结果(其他试管中结果符合预期),则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D   
【考点】其它细胞器的主要功能,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A、蓝藻是原核生物,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 不符合题意;
B、高尔基体不含DNA,线粒体和叶绿体含有一定量的DNA,不符合题意;
C、高尔基体需要消耗ATP但不能合成,线粒体和叶绿体能合成ATP,不符合题意;
D、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含生物膜,生物膜结构都含有磷脂和蛋白质,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分析】主要考查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1)高尔基体是由单位膜构成的扁平囊叠加在一起所组成的一种细胞器,主要功能将内质网合成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拣、与运输,然后分门别类地送到细胞特定的部位或分泌到细胞外。高尔基体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其相应生理活动需要消耗ATP。
(2)线粒体是一种存在于大多数真核细胞中的由两层膜包被的细胞器,是细胞中制造能量的结构,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叶绿体是植物细胞内最重要、最普遍的质体,它是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3)叶绿体利用其叶绿素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把CO2与水转变为糖。线粒体与叶绿体都是细胞内进行能量转换的场所,均能合成ATP,两者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①均由两层膜包被而成,且内外膜的性质、结构有显著的差异。②均为半自主性细胞器,具有自身的DNA和蛋白质合成体系。
2.【答案】 B   
【考点】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的结构   
【解析】【解答】A、染色质是指间期细胞核内由DNA与蛋白质组成的线性复合结构,是间期细胞遗传物质存在的形式, 不符合题意;
B、遗传信息转录的场所主要是细胞核,翻译的场所是细胞质中的核糖体,符合题意;
C、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不符合题意;
D、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合成是核苷酸脱水缩合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主要考查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
(1)细胞核它主要由核膜、染色质、核仁、核基质等组成。
(2)染色质是指间期细胞核内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及少量RNA 组成的线性复合结构,是间期细胞遗传物质存在的形式。
染色体是指细胞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由染色质聚缩而成的棒状结构。实际上,两者化学组成没有差异,而包装程度即构型不同,是遗传物质在细胞周期不同阶段的不同表现形式。在真核细胞的细胞周期中,大部分时间是以染色质的形态而存在的。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遗传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3.【答案】 B   
【考点】蛋白质变性的主要因素,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A、核酸的元素组成为C,H,O,N,P,蛋白质的元素组成为C,H,O,N,S,A不符合题意
B、核酸的合成需要酶的参与,该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B符合题意
C、蛋白质的分解需要蛋白酶的参与,不需要核酸直接参与,C不符合题意
D、核酸分子中没有肽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细胞中有机物达几千种之多,约占细胞干重的90%以上,它们主要由碳、氢、氧、氮等元素组成。有机物中主要由四大类分子所组成,即蛋白质、核酸、脂类和糖,这些分子约占细胞干重的90%以上。
1.蛋白质(C、H、O、N):在生命活动中,蛋白质是一类极为重要的大分子,几乎各种生命活动无不与蛋白质的存在有关。蛋白质不仅是细胞的主要结构成分,生物专有的催化剂——酶是蛋白质,因此细胞的代谢活动离不开蛋白质。
2.核酸(C、H、O、N、P):核酸是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分子,所有生物均含有核酸。核酸是由核苷酸单体聚合而成的大分子。核酸可分为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两大类DNA。
3.糖类(C、H、O):细胞中的糖类既有单糖,也有多糖。细胞中的单糖是作为能源以及与糖有关的化合物的原料存在。重要的单糖为五碳糖(戊糖)和六碳糖(己糖),其中最主要的五碳糖为核糖,最重要的六碳糖为葡萄糖。葡萄糖不仅是能量代谢的关键单糖,而且是构成多糖的主要单体。
多糖在细胞结构成分中占有主要的地位。细胞中的多糖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营养储备多糖;另一类是结构多糖。作为食物储备的多糖主要有两种,在植物细胞中为淀粉,在动物细胞中为糖原。在真核细胞中结构多糖主要有纤维素和几丁质。
4.脂类:脂类包括脂肪酸、中性脂肪、类固醇、蜡、磷酸甘油酯、鞘脂、糖脂、类胡萝卜素等。脂类化合物难溶于水,而易溶于非极性有机溶剂。
4.【答案】 (1)活细胞(宿主细胞);吸附(附着)
(2)记忆细胞和浆
(3)根据预测出的甲流病毒的NA、HA结构,将其制备成抗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记忆细胞和抗体)
(4)a、c、e;D63;流感病毒;从感染流感病毒较长时间(如63天)康复者血清中提取并纯化NA抗体,对其进行结构分析,利用蛋白质工程,制备疫苗进行治疗
(5)①做好隔离防护措施(如戴口罩),防治传染他人;   
②及时去医院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③多喝水,多休息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细胞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解析】【解答】(1)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病毒侵染呼吸道上皮细胞时,会经过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和成熟释放等几个阶段。
(2)流感病毒细胞的抗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使B细胞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3)根据流行预测进行预防接种的免疫学原理是根据预测出的甲流病毒的NA、HA结构,将其制备抗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4)①要比较D63、D21抗体对病毒侵染细胞的抑制作用应将抗体分别与流感病毒混合,抗体不能与易感细胞结合。然后将抗体与病毒的混合物分别加入不同细胞培养瓶,而不能将混合物加入同一细胞培养瓶,否则无法进行比较。最后检测培养物中病毒的增殖量,细胞对病毒不具有损伤作用不能检测细胞对病毒的损伤程度。
②由图可知D63对流感病毒侵染细胞的抑制率最高,所以对流感病毒的抑制效果最好。图中对照抗体对流感的抑制率非常低,可见对照抗体不能与流感病毒特异性结合。
③由实验结果可知D63对流感的抑制效果最好,所以研制疫苗应从感染流感病毒较长时间(如63天)康复者血清中提取并纯化NA抗体,对其进行结构分析,利用蛋白质工程,制备疫苗进行治疗。
(5)若你已被确诊为流感患者,应采取的应对措施有:①及时去医院治疗,避免病情加重;②做好隔离防护措施(如戴口罩),防止传染他人;
③多喝水,多休息。
故答案为:(1)活细胞(宿主细胞)  吸附(附着)(2)记忆细胞和浆  (3)根据流行预测进行预防接种的免疫学原理是根据预测出的甲流病毒的NA、HA结构,将其制备抗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4)①a、c、e ②D63  流感病毒  ③从感染流感病毒较长时间(如63天)康复者血清中提取并纯化NA抗体,对其进行结构分析,利用蛋白质工程,制备疫苗进行治疗。 (5)①及时去医院治疗,避免病情加重;②做好隔离防护措施(如戴口罩),防止传染他人;③多喝水,多休息。
5.【答案】 (1)光能;温度、CO2浓度;色素含量及种类、酶的含量及活性
(2)细胞质基质;基质
(3)不能,因为转基因植株仍包含甲植株的S基因,不能排出转基因植株中R酶由蓝藻L蛋白和甲的S蛋白共同组成;a、b、c   
【考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细胞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解析】【解答】(1)地球上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光反应吸收的光能。在碳(暗)反应中,RuBP羧化酶(R酶)催化CO2与RuBP(C5)结合,生成2分子C3影响反应的外部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CO2浓度,温度主要影响RuBP羧化酶(R酶)的活性,CO2的浓度影响CO2与RuBP(C5)结合;内部因素包括色素含量及种类、酶的含量及活性。
(2)R酶由8个大亚基蛋白(L)和8个小亚基蛋白(S)。高等植物细胞中L由叶绿体基因编码并在叶绿体中合成,S由细胞核基因编码,但由于S不是外分泌蛋白所以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游离核糖体上合成后进入叶绿体,在叶绿体的基质中与L组装成有功能的酶。
(3)①上述实验中研究人员只去除了甲的的L基因,没有去除甲的S基因,所以不能推测出转基因植株中有活性的R酶是由蓝藻的S、L组装而成,也可能是蓝藻的L与甲的S组装而成。②蓝藻与甲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蓝藻与甲都以R酶催化CO2的固定、蓝藻R酶大亚基蛋白可在甲的叶绿体中合成都可以体现生物统一性,在蓝藻与甲的叶肉细胞中R酶组装的位置不同体现了生物的差异性。
故答案为:(1)光能 温度、CO2浓度  色素含量及种类、酶的含量及活性 (2)细胞质基质  基质 (3)①不能,因为转基因植株仍包含甲植株的S基因,不能排除转基因植株中R酶由蓝藻L蛋白和甲S蛋白共同组成。②a、b、c
6.【答案】 A   
【考点】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DNA分子的复制,遗传信息的翻译   
【解析】【解答】A、DNA复制需要脱氧核苷酸作为原料,3H标记胸腺嘧啶为DNA复制特有碱基,可以跟踪放射性研究DNA复制的场所, 符合题意;
B、mRNA与核糖体的结合,开始翻译的过程需要原料是氨基酸,不需要脱氧核苷酸,不符合题意;
C、分泌蛋白的运输需要内质网的加工,形成囊泡运到高尔基体,加工、分类和包装,形成分泌小泡通过胞吐运输出去,与脱氧核苷酸无关,不符合题意;
D、细胞膜脂质的流动与细胞膜上的磷脂流动性有关,不需要脱氧核苷酸,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主要考查DNA的复制、蛋白质的合成、分泌蛋白的运输及细胞膜的结构等知识。DNA复制需要脱氧核苷酸作为原料,胸腺嘧啶为DNA特有的碱基。而mRNA与核糖体结合,翻译形成蛋白质;分泌蛋白的运输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运输;细胞膜脂质的流动与细胞膜上的磷脂运动有关,都不需要脱氧核苷酸作为原料。
7.【答案】 A   
【考点】其它细胞器的主要功能,细胞核的功能   
【解析】【解答】A、脂质在内质网上合成,RNA主要在细胞核内合成,其次还可以在线粒体和叶绿体内合成,A符合题意;
B、氨基酸主要在细胞质基质内合成,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B不符合题意;
C、RNA主要在细胞核内合成,其次还可以在线粒体和叶绿体内合成,DNA主要在细胞核内合成,其次还可以在线粒体和叶绿体内合成,C不符合题意;
D、DNA主要在细胞核内合成,其次还可以在线粒体和叶绿体内合成,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器 知识点
线粒体
“动力车间”
① 结构:双层膜,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增大面积有利于酶附着)
功能:有氧呼吸和形成ATP的主要场所
分布:真核细胞中
特点:1、含有少量DNA,RNA属于半自主性细胞器
      2、细胞代谢越旺盛,含量越多
叶绿体
“养料制造车间”
“能量转换站”
② 功能:光合作用场所
结构:双层膜,基质(由类囊体构成,增大膜面积)
类囊体是扁平的小囊状结构,有进行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和酶
分布:绿色植物的绿色部分
特点:1、含有少量DNA,RNA属于半自主性细胞器
      2、含量越多,光合作用越旺盛
内质网
④ 结构:单层膜,网状结构,增大了细胞内膜面积,膜上附着了多种酶,为细胞内各种化学反应的正常进行提供了有力的条件,内连核膜外链细胞膜
功能:粗面内质网:合成、加工蛋白质(附有核糖体)
滑面内质网:合成糖类、脂质
分布:真核细胞
高尔基体
③ 结构:单层膜,扁平小囊小泡构成
功能:1、对蛋白质有加工、分类和包装
2、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形成有关
分布:真核细胞中
液泡
⑤ 结构:单层膜,内含的液体叫细胞液,含有糖类、无机盐、色素、氨基酸等成熟植物细胞中,可占细胞体积的90%
功能:对细胞内环境有调节作用,使细胞维持一定的渗透压,保持一定的形态
液泡:成熟植物细胞
溶酶体
“消化车间”
⑥ 结构:单层膜,含有多种水解酶
功能:1、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2、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
分布:真核细胞
特点:溶酶体水解的产物中对细胞有用的的可被细胞利用,废物被排出去
核糖体
“生产蛋白质的机器”⑦ 结构:无膜 RNA+蛋白质
功能:合成蛋白质
分布:细胞生物(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
中心体
⑧ 结构:无膜,两个相互垂直的中心粒及周围物质构成
功能: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分布:存在与动物细胞、低等植物细胞中
8.【答案】 C   
【考点】细胞膜的成分,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解析】【解答】A、根据题意可知H+-ATPase是一种位于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ATP水解酶活性,能够利用ATP释放的能量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氢离子,又知将某植物气孔保卫细胞悬浮在一定pH的溶液中,细胞内的pH高于细胞外,即细胞内的H+浓度小于溶液,至于暗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不变,照射蓝光后,溶液的pH降低,即溶液的H+浓度增大,可见保卫细胞内的H+被转运到了溶液中,H+是从低浓度一侧转运到了高浓度一侧,可见保卫细胞膜上有H+-ATPase,A不符合题意;
B、蓝光照射保卫细胞后,保卫细胞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有机物,有机物通过细胞呼吸氧化分解产生ATP,保卫细胞质膜上的H+-ATPase催化ATP水解并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将细胞内的H+逆浓度梯度转运到溶液中,B不符合题意;
C、H+-ATPase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所需的能量是由保卫细胞内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生的ATP直接提供,蓝光的作用是使保卫细胞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C符合题意;
D、通过题意可知H+的转运需要载体和能量,且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属于主动运输,所以溶液中的H+不能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透过细胞质膜进入保卫细胞,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9.【答案】 A   
【考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绿色植物生长的实质是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有机物积累的结果,根据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过程中的物质转变过程可知,植物增加的质量主要来自光合作用吸收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植物体内60%以上是水。水是构成植物体的最主要物质。矿质元素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很多化合物都含有一定量的矿质元素,缺少这类元素植物将不能健康生长。光作为能量来源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而植物的生长是物质积累的结果。
故答案为:A
【分析】主要考查植物生长的原因。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变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绿色植物生长的实质是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有机物积累的结果;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植物重量增加与吸收大量的水有关;矿质元素是指除碳、氢、氧以外,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矿质元素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缺少这类元素植物将不能健康生长,矿质元素可以促进营养吸收。
二、双选题
10.【答案】 B,D   
【考点】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质壁分离和复原,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检测脂肪的实验   
【解析】【解答】A.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虽然叶绿体内有DNA,但是叶绿体本身呈绿色,其形态为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因此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不需要染色,直接观察即可,A不符合题意;
B.白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无色,在蔗糖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红墨水使之成为红色后,会使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现象更明显,即细胞液无色,但原生质层外为红色,B符合题意;
C.脂肪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龙胆紫等碱性染料可将染色体染成深色,因此检测花生子叶中脂肪时,不能用龙胆紫溶液对子叶切片进行染色,龙胆紫染液为染染色体的,C不符合题意;
D.活细胞的细胞膜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能力,其细胞膜可以阻止活细胞所不需要的台盼蓝染色剂进入,因此活细胞不能被台盼蓝染成蓝色,而当细胞死亡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丧失,台盼蓝染色剂才能进入细胞,因此被染成蓝色的均为死细胞,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D
【分析】(1)高中生物涉及到的染色剂:
①可溶性还原糖→斐林试剂→水浴加热→砖红色沉淀或可溶性还原糖→班氏试剂→砖红色沉淀
②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
③脂肪→苏丹III→橙黄色或:脂肪→苏丹IV→红色
④线粒体→健那绿活性染色剂→绿色
⑤RNA→吡罗红→红色
⑥DNA→甲基绿→绿色或DNA→二苯胺→水浴加热→蓝色
⑦淀粉→碘液→蓝色
⑧染色体→醋酸洋红→红色或:染色体→龙胆紫→紫色
⑨酒精→重铬酸钾→墨绿色
(2)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散布于细胞质中,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它的形态和分布。
(3)具有中央液泡的成熟的植物细胞,当原生质层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且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导致细胞壁与原生质层逐渐分离,即发生质壁分离,此时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的间隙充满了外界溶液。
(4)活细胞的细胞膜对物质进出细胞具有选择透过性;细胞死亡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丧失。
11.【答案】 B,D   
【考点】其它细胞器的主要功能,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细胞核的结构   
【解析】【解答】A.结构①为中心体,在有丝分裂的间期因复制而导致其倍增,A不符合题意;
B.结构②为高尔基体,与蛋白质的运输以及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B符合题意;
C.结构③是核孔,RNA聚合酶在核糖体中合成后穿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参与转录过程,而在细胞核中经转录过程形成的RNA穿过核孔进入细胞质,参与翻译过程,可见,二者穿过结构③的方向不同,C不符合题意;
D.④、⑤分别为附着核糖体、游离核糖体,核糖体主要由RNA和蛋白质组成,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D
【分析】题图为高等动物细胞结构示意图,①为中心体,在分裂间期复制,在分裂前期形成纺锤体;②为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③是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④、⑤均为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主要由RNA和蛋白质组成。
三、综合题
12.【答案】 (1)蛋白质;核酸;叶绿素
(2)答:实验思路:配制营养液(以硝酸铵为唯一氮源),用该营养液培养作物甲,一段时间后,检测营养液中NH4﹢和NO3﹣剩余量。   
预期结果和结论:若营养液中NO3﹣剩余量小于NH4﹢剩余量,则说明作物甲偏好吸收NO3﹣;若营养液中NH4﹢剩余量小于NO3﹣剩余量,则说明作物甲偏好吸收NH4﹢。
【考点】其它细胞器的主要功能,细胞核的功能,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叶绿体结构及色素的分布和作用   
【解析】【解答】(1)蛋白质  、 核酸 、 叶绿素都是含有氮元素的有机物,其中蛋白质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合成,核酸中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叶绿体中的叶绿素也含有氮元素,叶黄素含C、H、O,胡萝卜素含C、H。
(2)据题可知,作物甲对同一种营养液(以硝酸铵为唯一氮源)中NH4﹢和NO3﹣的吸收具有偏好性(NH4﹢和NO3﹣同时存在时,对一种离子的吸收量大于另一种),植物对物质的吸收量越大,则营养液中的剩余量越小,以通过配制硝酸铵为唯一氮源的营养液培养作物甲,一段时间后测营养液中NH4﹢和NO3﹣剩余量为设计思路。理论上有两种结果,NO3﹣剩余量小于NH4﹢剩余量或者NH4﹢剩余量小于NO3﹣剩余量,从而总结出相应结论。
故答案为:(1)蛋白质     核酸     叶绿素
(2)实验思路:配制营养液(以硝酸铵为唯一氮源),用该营养液培养作物甲,一段时间后,检测营养液中NH4﹢和NO3﹣剩余量。
预期结果和结论:若营养液中NO3﹣剩余量小于NH4﹢剩余量,则说明作物甲偏好吸收NO3﹣;若营养液中NH4﹢剩余量小于NO3﹣剩余量,则说明作物甲偏好吸收NH4﹢。
【分析】主要考查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氮元素。分子中含有氮元素的有机化合物通称为含氮有机物,常见的有蛋白质(多肽、氨基酸)、DNA(脱氧核苷酸)、RNA(核糖核苷酸)、NADH、NADPH、叶绿素、磷脂等。作物甲对同一种营养液(以硝酸铵为唯一氮源)中NH4﹢和NO3﹣的吸收量不同,植物对物质的吸收量越大,则营养液中的剩余量越小,因此以检测营养液中NH4﹢和NO3﹣剩余量为观察指标设计实验。若NO3﹣剩余量小于NH4﹢剩余量说明吸收NO3﹣多,若NH4﹢剩余量小于NO3﹣剩余量说明吸收NH4﹢多。据此答题。
四、实验探究题
13.【答案】 (1)双缩脲;①②③
(2)碘液;玉米发芽过程中胚乳的淀粉逐渐减少
(3)排除用于实验的淀粉溶液中含有还原性糖;发芽前玉米;蓝色→砖红色;淀粉酶已失活   
【考点】检测蛋白质的实验,检测还原糖的实验   
【解析】【解答】(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检测蛋白质或多肽应该用双缩脲试剂;该实验需要用量筒量一定量的蛋白质溶液、双缩脲试剂A液,需要用滴管滴加双缩脲试剂B液,但是该实验不需要加热,也不需要显微镜观察,故选①②③。
(2)检测淀粉应该用碘液;胚乳呈现蓝色块状,说明胚乳含有大量的淀粉,而随着时间的延长,蓝色块状变小了,说明玉米发芽的过程中胚乳的淀粉逐渐减少了。
(3)①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上述蓝色块状物变小是淀粉酶的作用,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淀粉水解产生了还原糖,还原糖用斐林试剂检测会出现砖红色沉淀。1号试管加的是缓冲液和淀粉,作为对照试验,其可以排除用于实验的淀粉溶液中含有还原糖。
②根据单一变量原则,1号试管加的是缓冲液作为对照,3号、4号实验组分别加了发芽玉米提取液、淀粉酶溶液,则2号试管加的X溶液应该是发芽前玉米提取液。
③3号试管发芽玉米提取液中含有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产生了还原糖,因此其颜色由蓝色变成了砖红色;如4号试管的颜色没有从蓝色变成砖红色,可能是因为淀粉酶已失活,不能催化淀粉水解。
故答案为:(1). 双缩脲     ①②③ ; (2). 碘液    玉米发芽过程中胚乳 淀粉逐渐减少 ; (3)①排除用于实验的淀粉溶液中含有还原性糖   ② 发芽前玉米    ③ 蓝色→砖红色   淀粉酶已失活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玉米籽粒萌发过程中蛋白质、淀粉等化合物的含量变化以及如何检测含量。
高中生物涉及到的染色剂:
①可溶性还原糖→斐林试剂→水浴加热→砖红色沉淀或可溶性还原糖→班氏试剂→砖红色沉淀
②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
③脂肪→苏丹III→橙黄色或:脂肪→苏丹IV→红色
④线粒体→健那绿活性染色剂→绿色
⑤RNA→吡罗红→红色
⑥DNA→甲基绿→绿色或DNA→二苯胺→水浴加热→蓝色
⑦淀粉→碘液→蓝色
⑧染色体→醋酸洋红→红色或:染色体→龙胆紫→紫色
⑨酒精→重铬酸钾→墨绿色


本专题及其他专题的解析版及试卷版word文档(含图片)下载:
2019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专题

相关专题:
专题01 细胞的组成与结构-2019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生物
(2015高考试题汇编)专题01 组成细胞的分子
(2015高考试题汇编)专题02 细胞的基本结构


因考虑版权因素,本站的一些资料可能将不对外公开下载地址。个别需要下载的生物教师同行,可加入下面的QQ群,索取时请提供相关帖子链接。

高中生物教学QQ交流群:365330776(该群仅接受高中生物教师,加群口令:生物教学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生物教学网 ( 蜀ICP备11022024号|川公网安备 51012402000289号 )

GMT+8, 2024-4-24 13:0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