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已关闭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79|回复: 0

[中考专题] 2013-2014学年度生物中考二轮复习专题卷--分析人类活动、探究环境污染

[复制链接]

1531

主题

368

回帖

8849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849
发表于 2014-6-8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3-2014学年度生物中考二轮复习专题卷--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一、选择题
1.水域环境遭到破坏的原因是  (   )
A.工厂污水的排放                 B.生活污染物的排放
C.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           D.包括以上三项
2.前不久,全国大部分地区出现雾霾,温室效应现象也很严重。温室效应是由于空气哪种气体含量的不断增多而引起的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尘埃粒子
3.下列人类活动不会对生物圈造成破坏的是:                   (     )
①围湖造田②排放污水 ③植树造林 ④焚烧垃圾 ⑤养花种草 ⑥喷药灭虫
A.①②       B.③⑤        C.①②④⑥        D.②④⑤⑥
4.近年来,沙尘暴仍然频繁在我国北方发生,严重干扰和危害了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引起沙尘暴的主要原因是      破坏了生态平衡。
A.人类盲目地开发森林和草原     B.北方地区降水量低,常年干旱
C.环境污染导致植被大量死亡     D.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锐减
5.下列关于环境污染及原因关联错误的是
A. 重金属污染——汞、银等进入自然环境
B.白色污染——大量的废弃的包装塑料
C. 臭氧层破坏——大量使用氟利昂、排放含氮废气
D.空气污染——向水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
6.近年来,在世界许多水域中都发现了畸形蛙、畸形鱼等水生动物,你认为造成这类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     )
A.生物物种的自然衰退?   B.生物间的近亲交配
C.水源污染现象有日趋严重   D.病毒、病菌的感染
7.我国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
A.农田大量焚烧秸杆        B.大量使用含硫量高的煤       
C.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D.不注意废旧电池的回收
8.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是
A.大力提高以汽油为燃料的汽车的人均持有量
B.不随意丢弃废旧干电池,防止重金属污染土壤
C.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
D.在生活中节约用水
9.下面措施中,哪一种对保持生态环境最有利?
A.把大片沼泽地开垦为农田
B.在菜地中喷洒农药以杀死菜青虫
C.把工业废水排入发生“赤潮”的海域,让某些生物死亡
D.在田间施放性引诱剂,干扰雌雄害虫之间的通讯
10.造成全球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和缓解温室效应危机的重要措施分别是
A.煤、石油、天然气大量燃烧;营造森林绿地
B.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的大量产生;种植苔藓类植物吸收二氧化硫
C.人造含氟制冷剂的泄漏;采用无氟制冷剂
D.汽车和工厂排放的废气和烟尘;收取排污费,限令整改
11.“地球出汗了”,原因是
A.煤、石油等大量燃烧                B.水资源短缺
C.臭氧层被破坏              D.酸雨
12.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氮气    D.一氧化碳
13.造成酸雨危害的主要气体是(    )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二氧化氮     D.氮气
14.下列行为中能对水域环境有保护作用的是
A.工厂和生活污染物的到处排放       B.对海洋鱼类任意捕杀
C.打捞水中污染物                   D.农田中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15.人类活动对生物圈有很大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森林和草原是重要的生态系统,改善生态环境需要保护和建设森林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
B.古人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诗句,说明黄河水滔滔不绝,不需要保护
C.自然界中的物质是十分丰富的,人类砍伐森林不会产生影响
D.解决生态环境的问题是政府和科学家的事,与中学生无关
16.下面的措施中,哪一项对保护生态环境最有利(   )
A、把大片沼泽地开垦为农田                        
B、在菜地中喷洒农药杀死菜青虫
C、在田间施放性引诱剂,干扰雌雄害虫之间的通讯   
D、把工业废水排入发生赤潮的海域
17.下列的措施中,对保持生态环境最有利的是
A.把大片沼泽地开垦为家田
B.在菜地中洒家药以杀死菜青虫
C.在田间施放射性引诱剂,干扰雌雄害虫之间的通讯
D.把工业废水排入发生“赤潮”的海域,让那些有毒藻类死亡
18.我国西北黄土高原,数百年前还是森林茂密,山清水秀,后来都变成了荒山秃岭,其主要原因是
A.寒流侵袭            B.掠夺式开发           C.地壳运动            D.蝗灾频繁
19.水域环境遭到破坏的原因有
A.工厂污水的排放                      B.生活污染物的排放
C.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                D.包括以上三项
20.下列哪一项不是温室效应造成的
A.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B.农作物的减产
C.多种生物的灭绝                D.臭氧层的破坏
21.近来,常有3条腿,五条腿的畸形蛙出现的报道,出现这些畸形蛙的原因最可能是
A.大气污染造成的                      B.水污染造成的
C.吃了由农药引起的畸形害虫造成的  D.科学家在实验室内实验的结果
22.水体中浮游动物大量繁殖时,水中的其他生物可能减少或死亡,主要原因是
A.浮游动物消耗大量氧气,使其他生物缺氧而死。
B.浮游动物消耗大量食物,使其他生物缺乏食物。
C.浮游动物占据很大空间而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
D.浮游动物使水体透光程度降低,影响植物光合作用而影响其他生物。
23.下表为科学家通过研究获得的一些信息(“√”表示能够存活,“一”表示不能存活)
          pH
种类        6.5-7.0        6.0~6.5        4.5-6.0        3.0-4.5
溪红点鲑        √        √        —        —
小口黑鲈        √        √        —        —
黑头呆鱼          √        —        —        —
牛蛙胚胎        √        √        √        —
小龙虾        √        √        —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该实验研究的是水体pH变化对部分生物的影响
B.水体pH为3.0~4.5时,最适合这些生物生存
C.上述生物中,牛蛙胚胎在水体pH变化时存活范围最大
D.水体pH发生变化可能是由酸雨造成的
24.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入肺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是衡量大气质量的指标之一,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诱发消化系统疾病   B.诱发呼吸系统疾病 
C.诱发神经系统疾病   D.诱发循环系统疾病
2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就“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其实验记录如下表:
     组别
项目        水质        水量        水温        蛙卵数        孵出的
蝌蚪数
A组        河水        500mL        22℃        30个        28只
B组        蒸馏水        500mL        10℃        30个        9只
该实验设计的不妥之处是
A.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    B.水量过多     C.水温太高     D.水中没有水草

二、判断题
26.人类的活动对环境都是有益的。 (     )
27.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人类无能为力去改善已污染的环境。
28.为了避免生活垃圾污染环境,就应该把垃圾集中埋在一块地里 。      (    )

三、连线题
29.造成下列环境污染及原因用线连起来
①酸雨              a、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
②温室效应          b、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
③臭氧层破坏        c、向水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
④水体污染          d、大量使用氟利昂、排放含氮废气
四、填空题
30.
1、举两例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                 。
2 、________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它包括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          的表面。
3、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              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31.影响生态系统的因素往往分两类,一类是           ,另一类是           ,这两类因素往往           作用,           因素可以导致        因素的强化或弱化。
五、综合题
32.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湖美,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然而,随着大量富含氮(N)、磷(P)等元素的生活污水被排放进太湖,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湖内的蓝藻等大量繁殖,泛滥成灾,形成水华。使得太湖湖水变臭,鱼虾无法生存,很多水生生物灭绝。目前,我国水体富营养化的湖泊超过70%。近年来,政府加大治理力度,除减少污水的排放,推行无磷洗涤剂等措施外,还大量放养以藻类为食的鲢鱼等,以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
材料二 近几年,由于温室效应,地球的平均气温不断上升,冰川加速融化海平面逐渐上升,一些地区的台风更加频繁,还有一些地区则更加干旱,最终导致世界各地农作物大量减产和多种生物的灭绝。目前世界各国正在积极研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措施。
1.在资料一中,太湖属于淡水生态系统,它是由太湖水域和                              
共同组成。过度排放污水,使太湖的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   的。
2.在资料二中,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                             。在生物圈中,该气体的过度排放已超出自然界的自动调节能力,导致                     平衡被打破。
3.无论水华现象还是温室效应,都是由于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所致。结合生活实际,除资料中提到,试举两例减少或降低上述现象的做法:                                                。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古巴比伦王国曾经济繁荣,显赫一时,该国森林繁茂,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十分
优越。但由于人口剧增,毁林开荒,结果造成了 水土流失,河道阻塞,连年洪水成灾,终于使土壤沙漠化,盐渍化,后终使该国成为一片废墟。
(1)古巴比伦王国成为废墟的事实,说明了什么问题?
(2)要想杜绝类似悲剧的发生,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
34.某地区有一片人工松林,一度长势较好。该地成 了人们野吹、游玩的好去处。在此栖息的鸟类也较多。但后来却由于游人频繁捕鸟,致使鸟类几乎绝迹,而危害松树的松毛虫大量繁殖,从而造成大量松树死亡,松林面积缩小, 并常常引发火灾。
根据以上材料试分析:
(1)影响松林中松树正常生长的生物因素有          、          。另外,可能还有非生物因素,如          、          、空气等。
(2)要恢复这片松林的往日景象,应采取的措施是              、                。
35.为什么要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你是怎样响应低碳生活号召的?(6分)
36.2011年5月13日,国家海洋局发布了《2010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公报显示,我国海洋环境总体状况良好,但局部海域污染严重,环境恶化趋势没有得到根本遏制。   
(1)下列属于海洋水体污染危害的有         (填序号);
①使海产品减少,影响人类的食物来源    ②使海洋生物死亡,影响海洋生物的多样性
③使海洋生物聚积毒素,再通过食物链进人人体内
(2)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必须保护好海洋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了保护我市的海洋环境,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
37.上海世博会期间,在世博主题馆外壁有一面超大的“绿墙”,这面墙是将可回收的废塑料再利用变成植物容器,构建了立体花卉墙,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4吨。使空气清新、湿润。现在,节能减排,创造“低碳”的生活方式已成为“地球人”的共识。
(1)“绿墙”吸收二氧化碳的窗口是       。其是由一对       细胞围成的空腔。
(2)“绿墙”与玻璃墙相比可降温5度,使空气湿润.是因为绿色植物能进行     作用。
(3)本届世博会提倡“低碳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尽力减少能量的消耗,从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你的行动是                                           。
六、探究题
38.(4分)某乡有一池塘,塘中生长着丰富的水生植物和多种鱼虾。后来,由于池塘附近办了一家小型的化工厂,经常把污水排放入池塘,结果使池塘水质恶化,各种水生生物死亡。请根据上述情况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池塘的这种变化说明了池塘的____________遭到了破坏;
(2)造成这种破坏的原因是化工厂污水中的有毒物质对池塘水质的影响,超过了池塘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能力;
(3)要使池塘恢复到本来的面貌,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首先恢复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
39.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已经成为酸雨多发区,酸雨污染的范围和程度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为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从下图所示的四个装置中选取两个装置,并同时置于温暖的室内,定期观察并记录种子的萌发情况。(注:各装置中种子的种类、数量相同)

(1)该小组同学应选择      和      两个装置作为对照实验,他们要探究的问题是:                                         ?
(2)实验的每个装置都用10粒种子而不是l粒种子,目的是                         。
(3)如果A装置的种子萌发数小于C装置的种子萌发数,则说明                                                  ;如果A装置的种子萌发数大于C装置的种子萌发数,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酸雨被称为“空中死神”,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多为硫酸雨,少为硝酸雨,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酸雨对植物的生长会有影响吗?丽丽同学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究,制定计划并实施:
①在一个花盆里播10粒的玉米种子,等它们长成幼苗后做实验;
②向食醋中加清水,配制成“模拟酸雨”;
③向花盆里的玉米幼苗喷洒“模拟酸雨”,每天一次,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④实验结果:几天后,花盆中玉米幼苗全部死亡。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共9分,除说明外,每空2分)
(1)丽丽同学的探究实验设计有问题,你认为下列哪一组可以作为其对照组(    )
A. 同时设置另一盆条件完全相同的玉米幼苗,每天喷洒清水
B. 同时设置另一盆条件完全相同的玉米幼苗,并放在低温环境中
C. 同时设置另一盆条件完全相同的玉米幼苗,放在阴暗的环境中
D. 同时设置另一盆条件完全相同的玉米幼苗,既不喷洒清水,也不喷洒“模拟酸雨”
(2)由于森林减少及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多,现在全球环境出现了(       )现象
A.赤潮                B. 沙尘暴                C. 温室效应                        D. 酸雨
(3)此实验中丽丽同学提出的假设是什么?                                       
(4)有人认为本实验只要用1粒玉米种子做实验就行了,你说呢?简述你的理由。(3分)

41.目前,铅污染已成为威胁我国儿童健康的“隐形杀手”。调查发现,血铅增高对儿童神经系统发育、智力发展等方面存在负面影响。威胁儿童的铅污染有四大来源:①汽车尾气污染; ②家居装饰用品污染;③玩具和学习用品污染;④食品污染,如爆米花、松花蛋等都含有铅。血铅含量对人究竟有什么影响呢?有人做了这样一组实验,将质量2.0~2.5千克的20个家兔分为两组:A组用含1.83%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B组用含3.66%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分别每组每3天皮下注射1次,10mg/kg剂量,每隔10天测一次血红蛋白;实验结果见下表:
组别        A组        B组
注射溶液类别        含1.83%醋酸铅的5%
葡萄糖溶液        含3.66%醋酸铅的5%
葡萄糖溶液
血红蛋白
含量        初始测量        60        61
        第一次(g/L)        53        50
        第二次(g/L)        47        40
        第三次(g/L)        35        29
(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血铅含量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何影响?
(2)上述实验还缺少对照组,请你帮助设置一个对照实验: 将10只家兔用_______________,每3天皮下注射1次,10mg/kg剂量,每隔10天测一次血红蛋白。
(3)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是在            与氧结合。
A.肺泡     B.组织细胞  C.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    D.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
(4)比较A、B两组的数据,简要叙述上述实验结果:                       
(5)请结合题中所给信息,提一条防止儿童铅污染的合理建议:              。
42.做“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探究实验时,提出的问题是:酸雨对种子的萌发有影响吗?作出的假设是:酸雨使种子不能萌发。有名同学用食用醋和清水配制成了“模拟酸雨”,他把pH控制在4.0以下。他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共4分)
在培养皿底部垫上几层吸水纸,加入少量的水使纸湿润,在纸上放上10粒正常的大豆种子,在种子上面覆盖潮湿的纱布,把培养皿放在温暖的地方培养。
每天在纱布上淋几次“模拟酸雨”。
观察大豆种子的发芽状况。
换用其他几种植物的种子进行同样的实验。
如果这些种子都没有发芽(不考虑种子的自身条件、休眠等),就能说明是受        的影响。
设计一组对照实验,其他条件与上述实验相同,所不同之处是在第      步中每天在纱布上淋几次         ,而不是                  。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试题分析:工厂污水的排放,生活污水的排放都会直接造成水域环境遭到破坏,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最终也会导致水域环境遭到破坏,所以选D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水域环境的因素知识,解答此题需要学生知道造成环境破坏的各种原因,树立环保思想。
2.B
【解析】
试题分析: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能引起温室效应,如果不控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对气候的影响日益加剧,导致温室效应愈演愈烈,如:冰川加速融化,干旱,洪涝灾害频发,全球许多地方都出现异常气候。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温室效应。
3.B
【解析】
试题分析:围湖造田是指将湖泊的浅水草滩由人工围垦成为农田的一种活动,围湖造田往往会损害湖泊的自然资源,破坏湖泊的生态环境和调蓄功能,围湖造田使水禽赖以生息的大片芦苇、荻丛环境遭到破坏,使水生动、植物种类发生变化,有些种群几乎绝迹;人类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产生的大量废气、废水、垃圾等,不断排放到环境中,导致环境质量恶化,使生态平衡失调;生活垃圾焚烧过程中产生的烟雾以及烟气中的二恶英类剧毒物质会对环境造成很大危害,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喷药灭虫会直接破坏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导致农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残留的农药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剧毒不易降解的农药还会沿食物链积累,最终危害到人类;因此这些活动都会对生物圈造成不利的影响.而植树造林、养花种草可以提高绿化面积,增加植被,改善生态环境.
考点:人与生物圈应和谐相处,但是人类的一些活动却有意无意的给环境造成了一些无可挽回负面的影响.人类的活动必须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
4.A
【解析】
试题分析: 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半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少很。缺乏高大的植物,动植物种类虽然比森林生态系统少,但依然是非常丰富的。草原在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近年来,沙尘暴仍然频繁在我国北方发生,严重干扰和危害了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引起沙尘暴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盲目地开发森林和草原。
考点: 生态平衡。
5.D
【解析】
试题分析:A、重金属污染指由重金属或其化合物造成的环境污染,对人体毒害最大的有5种:铅、汞、砷、镉,这些重金属在水中不能被分解,人饮用后毒性放大,与水中的其他毒素结合生成毒性更大的有机物,如日本的水俣病是由汞污染所引起,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白色污染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难于降解处理,以致造成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臭氧有吸收紫外线中能量较大的短波辐射的能力,如果没有臭氧层,强烈的阳光早已使整个大地化为焦土.臭氧还具有强氧化能力,所以空气中的微量臭氧能消毒杀茵,能刺激人的中枢神经并加速血液循环,因此臭氧是一名“人类生命的卫士”,但过量的紫外线能伤害人的眼睛和皮肤,但是,近年来发现臭氧层对生物的保护机能正在减弱,原因是制冷剂中的氟利昂、超音速飞机排放的尾气及工厂排放的废气都会破坏臭氧层,所以不用氟利昂(或氟里昂)作制冷剂或使用无氟冰箱、飞机使用清洁能源或飞机尾气经处理后排放、工厂废气处理后排放,都可保护臭氧层,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现代社会人们的滥砍乱伐,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使粉尘污染加重,大量化石燃料的开发利用,又加重了气体的污染,有害气体主要来自汽车尾气和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如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而不是向水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故D错误,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6.C
【解析】
试题分析:近年来,在世界许多水域中都发现了畸形蛙、鱼类等水生动物,造成的主要原因是水源污染日趋严重.水域的污染使水中含有大量的化学物质,鱼类等水生动物的胚胎生长发育过程中胚细胞的分裂受一些物理或化学的刺激而产生不正常分裂,有可能导致成体畸形.
考点:水域环境的保护
7.B
【解析】
试题分析:酸雨是指雨水被大气中存在的酸性气体污染的降水,酸雨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多为硫酸雨,少为硝酸雨,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因此为减少酸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应该做到:工业生产排放气体处理后再排放,少开车,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使用天然气等较清洁能源,少用煤等。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形成酸雨的原因。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较易,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酸雨的形成原因。
8.A
【解析】
试题分析:A、大力提高以汽油为燃料的汽车的人均持有量,相应的增加了机动车排放的有害的尾气,增加了气体的污染,所以不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符合题意。
B、电池含有重金属,乱丢弃会污染环境,不随意丢弃废旧干电池,防止重金属污染土壤的说法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C、减少一次性木块,既保护了树木,又防止了环境污染,不合题意,D、在生活中节约用水,节约了能源,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故B、C、D都不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点评: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要保护好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了解环境污染的来源和防治措施,做到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每个公民的职责。
9.D
【解析】
试题分析:A、沼泽地具有蓄洪抗旱、净化污水等重要作用,把大片沼泽地开垦为农田,会破坏环境,使生物种类减少,B、在菜地中喷洒农药以杀死菜青虫,农药会污染环境,还会形成农药残留,进入食物链,最终危害人类健康,C、工业废水含有重金属,或有毒物质,会使海洋受到严重污染,同时还会引起其他生物的死亡如鱼类,故A、B、C都不符合题意。
D、在田间施放性引诱剂,干扰雌雄害虫之间的通讯,属于生物防治,不会污染环境,还能降低生产成本,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会作用表现。
10.A
【解析】
试题分析:煤、石油、天然气大量燃烧,造成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带来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等一系列气候问题,大力倡导开发利用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大量植树造林,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可缓解温室效应。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造成的影响及其防治。
点评:本题从社会关注的问题出发,考查温室气体的来源,以及节能方法,引起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树立主人翁意识。
11.A
【解析】
试题分析:近50年来,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等灾害频繁,排放出的氯氟化合物破坏高空的臭氧层,导致地面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进而危及人类的健康,在人口密度大、工业集中的城市,往往中心城区的气温比郊区高,风速比郊区小,上升气流显著,雾和低云增多。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点评:此题为基础知识题,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作用表现。
12.A
【解析】
试题分析: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能引起温室效应,如果不控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对气候的影响日益加剧,导致温室效应愈演愈烈,如:冰川加速融化,干旱,洪涝灾害频发,全球许多地方都出现异常气候。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温室效应的影响。
点评:本题从社会关注的问题出发,考查温室气体的来源,以及节能方法,引起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树立主人翁意识。
13.B
【解析】
试题分析:酸雨是由于人类大量使用含硫量高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含有二氧化硫等的气体,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后,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
考点:酸雨的形成。
点评:此题是基础题,酸雨对环境的危害已经是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也是中考的重要考题之一。
14.C
【解析】
试题分析:人类的活动使水域环境遭到污染:工厂排放的废水,人们生活中排放的污水,都会造成水的污染,水的污染会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时还会使人中毒,对海洋鱼类任意捕杀,会破坏生态平衡,导致水域环境被破坏,农田和果园中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只有少量附着或被吸收,其余绝大部分残留在土壤和漂浮在大气中,通过降雨,经过地表径流的冲刷进入地表水和渗入地表水形成污染,打捞水中污染物,可以使水中污染物减少有利于环境的保护。
考点:水域环境遭到破坏的原因。
点评:此题是基础题,较易,理解水域环境遭到破坏的原因,人类的活动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进行解题。
15.A
【解析】
试题分析:因为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中的绿色植物多,是比较重要的生态系统,所以改善生态环境需要保护和建设森林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不管哪个生态系统,都需要人类的保护,否则过度的破坏,会使得生态系统失去它原有的稳定,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较易,解答此题可结合身边保护环境的措施进行解答。
16.C
【解析】
试题分析:A、沼泽地具有蓄洪抗旱、净化污水等重要作用,把大片沼泽地开垦为农田,会破坏环境,使生物种类减少,B、在菜地中喷洒农药以杀死菜青虫,农药会污染环境,还会形成农药残留,进入食物链,最终危害人类健康,D、工业废水含有重金属,或有毒物质,会使海洋受到严重污染,同时还会引起其他生物的死亡如鱼类,故A、B、D选项都不符合题意。
C、在田间施放性引诱剂,干扰雌雄害虫之间的通讯,属于生物防治,不会污染环境,还能降低生产成本,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会作用表现。
17.C
【解析】
试题分析: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解答时可以从对环境的破坏、污染、或保护方面来切入。A、沼泽地具有蓄洪抗旱、净化污水等重要作用,把大片沼泽地开垦为农田,会破坏环境,使生物种类减少。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在菜地中喷洒农药以杀死菜青虫,农药会污染环境,还会形成农药残留,进入食物链,最终危害人类健康,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在田间施放性引诱剂,干扰雌雄害虫之间的通讯,属于生物防治,不会污染环境,还能降低生产成本,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D、工业废水含有重金属,或有毒物质,会使海洋受到严重污染,同时还会引起其他生物的死亡如鱼类,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考点: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18.B
【解析】
试题分析:A、寒流的侵袭不是导致黄土高原变成荒山秃岭的主要原因,为错误项.
B、黄土高原原因人们对植被的过度开垦,使生物的数量发生变化,导致自我调节能力下降,才变成荒山秃岭的.为正确项.
C、地壳运动只会改变地形地貌,不会改变环境。为错误项.
D、蝗虫为陆生动物,陆地环境一般比较干燥,所以体表有外骨骼,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有两对翅,会飞,活动范围比较大,具有咀嚼式口器,上颚坚硬,适于咀嚼,取食禾本科植物,为农业害虫,后果不会这么严重,为错误项.
考点: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19.D
【解析】
试题分析:人类生产活动造成的水体污染中,工业引起的水体污染最严重,如工业废水,它含污染物多,成分复杂,不仅在水中不易净化,而且处理也比较困难,工业废水,是工业污染引起水体污染的最重要的原因,它占工业排出的污染物的大部分,工业废水所含的污染物因工厂种类不同而千差万别,即使是同类工厂,生产过程不同,其所含污染物的质和量也不一样,工业除了排出的废水直接注入水体引起污染外,固体废物和废气也会污染水体;农业污染首先是由于耕作或开荒使土地表面疏松,在土壤和地形还未稳定时降雨,大量泥沙流入水中,增加水中的悬浮物,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近年来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日益增多,而使用的农药和化肥只有少量附着或被吸收,其余绝大部分残留在土壤和漂浮在大气中,通过降雨,经过地表径流的冲刷进入地表水和渗入地表水形成污染;城市污染源是因城市人口集中,城市生活污水、垃圾和废气引起水体污染造成的,城市污染源对水体的污染主要是生活污水,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污水的混合液,其中包括厨房、洗涤房、浴室和厕所排出的污水。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水域环境遭到破坏的原因。
20.D
【解析】
试题分析:煤、石油、天然气大量燃烧,造成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带来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等一系列气候问题,大力倡导开发利用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大量植树造林,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可缓解温室效应,而臭氧层的破坏是因为氟利昂的使用。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造成的影响及其防治。
点评:此题为基础知识题,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作用表现。
21.B
【解析】
试题分析:近年来,在世界许多水域中都发现了畸形蛙、鱼类等水生动物,造成的主要原因是水源污染日趋严重,水域的污染使水中含有大量的化学物质,鱼类等水生动物的胚胎生长发育过程中胚细胞的分裂受一些物理或化学的刺激而产生不正常分裂,有可能导致成体畸形。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水域环境遭到破坏引起的后果。
点评:此题较新颖,环境的污染与保护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与之相关的问题也就成为考查的重点。
22.A
【解析】
试题分析:水体中浮游动物大量繁殖时,浮游动物进行呼吸作用会消耗大量氧气,使其他生物缺氧而死。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水体污染的后果。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较易,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水体污染的后果。
23.B
【解析】
试题分析:先看图表,找出规律,发现3.0到4.5所有生物都无法存活,再从选项中进行排除。
考点:图表解读。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属于中等难度的题型。对于考查图表的题目,学生必须从紧靠图表寻找规律,然后从选项中排除。
24.B
【解析】空气污染,有害物质会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肺,诱发呼吸系统疾病。
25.A
【解析】对照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而饰演设计中除了探究的条件水质不同之外,温度也不同。
26.×
【解析】
试题分析:地球是人类惟一的家园,自然环境提供人类生存发展的环境资源的同时,也遭到了人类极大的破坏,只有当自然环境处与一种生态平衡的和谐状况时,人类的前景才是乐观的,我们要在保护环境的条件下既满足当代入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入的需求,所以说人类的活动对环境有有害的一面,也有改善的一面。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较易,解答此题可结合身边保护环境的措施进行解答。
27.×
【解析】
试题分析: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但人类的活动可以去改善已经污染的环境,比如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较易,解答此题可结合身边保护环境的措施进行解答。
28.错
【解析】
试题分析:生活垃圾通过分类投放、分类收集,把有用物资,如纸张、塑料、橡胶、玻璃、瓶罐、金属以及废旧家用电器等从垃圾中分离出来重新回收、利用,变废为宝,既提高垃圾资源利用水平,又可减少垃圾处置量,它是实现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垃圾通过分类收集后便于对不同类垃圾进行分类处置,如对有机垃圾 进行堆肥发酵处理,把有机垃圾制成农田用肥和绿化用肥,对没有回收利用价值的无机垃圾进行填埋处置,对热值较高的可燃垃圾进行焚烧处置,有利于资源的回收和利用,既省下了土地,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填埋或焚烧所产生的污染,还可以变废为宝,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现资源的再循环与可持续发展,利于经济,社会与坏境的和谐,进行垃圾分类处理可以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生物圈.而把垃圾集中埋在一 块地里,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尤其是废电池等能污染土壤、地下水源,危害很大,因此题干的说法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较易,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垃圾分类处理的意义。
29.①b   ②a   ③d   ④c
【解析】试题分析:煤、石油、天然气大量燃烧,造成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带来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等一系列气候问题,称为温室效应,而臭氧层的破坏是因为氟利昂的使用,酸雨是指雨水被大气中存在的酸性气体污染的降水,酸雨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水体污染是因为向水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
30.1、森林减少、海洋河流湖泊污染、荒漠蔓延、湿地缩小、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臭氧层遭到破坏、生物种类减少的速度加快(任选其二)
2、生物圈、岩石圈
3、生物、
【解析】
试题分析:(1)人类对森林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利用,森林尤其是原始森林被大面积砍伐,影响和破坏了森林的生态功能,造成当地和相邻地区的生态失调、环境恶化,导致洪水频发、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河道淤塞乃至全球温室效应增强等问题。
(2)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 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3)生态系统指的是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
考点: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生物圈的范围,生态系统的概念。
点评:此题是基础题,较易,能够熟练掌握生物圈和生态系统相关的基础知识,即可解题。
31.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  共同  人为 自然
【解析】该题考查的是影响生态系统的因素,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如水灾、旱灾、地震、台风、山崩、海啸等。由自然因素引起的生态平衡破坏称为第一环境问题。由人为因素引起的生态平衡破坏称为第二环境问题。人为因素是造成生态平衡失调的主要原因。
32.1.生活在该水域的所有生物    有限
2.二氧化碳    碳—氧
3.保护植被;植树造林;节约用水;不乱扔垃圾;节约用纸;节约用餐;不乱砍乱伐;骑自行车出行等。
【解析】
试题分析:1、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的,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他们为生物提供能量、营养和生存空间,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根据获得的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二氧化碳过多排放导致碳—氧平衡遭到破坏。
3、为了不让地球继续“变暖”,必须降低产生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应该采取的措施是植树造林保护植被,减少废气排放(或开发绿色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使用石油或煤等矿物能源,减少工业排放,减少空调与冰箱的使用)。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组成,温室效应的影响及其防治。
点评:本题从社会关注的问题出发,考查温室气体的来源,以及节能方法,引起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树立主人翁意识。
33.(1)由于人口剧增,毁林开荒,由此引起生态环境恶化,最终造成生态系统破坏
  (2)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解析】
试题分析:(1)人口剧增,森林被砍,耕地扩大,结果造成水土流失,是导致生态平衡被破坏的直接原因;(2)这个历史事实告诉我们:过度砍伐和开垦破坏了生态环境,造成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和盐碱化,因此必须对森林合理砍伐,保护生态平衡。
考点: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点评:此题是道材料分析题,解题需理解森林的作用,威胁森林的主要原因,保护的意义。
34.(1)人类,松毛虫;水分,温度等
(2)植物造林,禁止捕鸟等
【解析】
试题分析:(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影响松毛虫生长的生物因素有松树、喜鹊,非生物因素有阳光、空气、水分、温度等。
(2)在松林中存在着食物链:松树→松毛虫→鸟类(喜鹊),鸟类减少,松毛虫没有天敌控制大量繁殖数量增多,导致松林受害,是因为人类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所以要要恢复这片松林的往日景象,可以进行植物造林,禁止捕鸟等。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解答时可以从松林、松毛虫、喜鹊之间的关系方面来分析,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35.(1)如果不控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对气候的影响日益加剧,导致温室效应愈演愈烈。如:冰川加速融化,干旱、洪涝灾害频发。全球许多地方都出现异常气候。
(2)大力倡导开发利用新的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大量植树造林,吸收大气中过量的二氧化碳。日常中低碳生活;如纸张双面用、步行或骑自行车代替乘汽车,随手关灯等。
【解析】
试题分析:(1)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能引起温室效应,如果不控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对气候的影响日益加剧,导致温室效应愈演愈烈,如:冰川加速融化,干旱,洪涝灾害频发,全球许多地方都出现异常气候。
(2)有计划地逐步用纯电动车、氢燃料电池车等代替普通燃油汽车,可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带来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等一系列气候问题,大力倡导开发利用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大量植树造林,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日常中低碳生活,如纸双面用、步行或骑自行车代替乘汽车,随手关灯,多用永久性的筷子、饭盒,用环保袋等。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造成的影响及其防治。
点评:本题从社会关注的问题出发,考查温室气体的来源,以及节能方法,引起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树立主人翁意识。
36.(1)①②③     
(2)禁止直接向海洋排放污水
【解析】
试题分析:海洋污染是近年来比较受关注的问题,海洋污染对海洋生物的多样性锐减有着紧密的联系,进一步是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考点:海洋污染。
点评:本题是一道时事题,旨在加强学生学习之余多了解时事,了解海洋污染的危害,加强学生对时事的关心,有利于培养综合性人才。
37.(1)气孔    保卫     (2)蒸腾     (3)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或少
用一次性塑料装、纸杯,或提倡乘坐公共汽车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
出行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
试题分析:(1)二氧化碳被消耗的主要途径是被植物吸收进行光合作用,在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气体进出的门户是叶片的气孔,气孔的开启和关闭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控制的。
(2)绿色植物能进行蒸腾作用,蒸腾作用是指绿色植物把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通过蒸腾作用可以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降低温度,还能增加大气的湿度,使人感觉空气凉爽、湿润。
(3)“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如节约用电(如随手关灯、关电脑…)、骑自行车、乘公交车、建议父母建造沼气池和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等。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造成的影响及其防治。
点评:此题涉及温室效应造成的影响及其防治、光合作用、蒸腾作用、低碳生活等的知识,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注意答题要灵活。
38.(1)生态平衡 (2)自动调节 (3)控制污染源 浮游植物
【解析】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恢复稳定状态的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当外力的影响超出一定的限度,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该题中的池塘的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是因为外界的影响超过了自我调节的能力,要想让池塘恢复原来的样子,必须要控制污染源,要将池塘中的生产者首先恢复。
39.(1)A;C;酸雨对种子的萌发有影响吗?(合理即可)
(2)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
(3)酸雨对种子的萌发有不利影响;酸雨促进种子的萌发。(合理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1)由图可知A装置和C装置环境温度相同,种子数量相同,A装置中有酸雨,B装置中有等量清水,符合单一变量的探究实验要求,A装置和B装置可作为对照实验,来探究问题“酸雨对种子的萌发有影响吗?”。
用一粒种子具有偶然性,误差会增大,实验结论缺乏科学性和说服力,所以用10粒种子。
如果A装置的种子萌发数小于C装置的种子萌发数,说明酸雨抑制了种子的萌发,酸雨对种子的萌发有不利影响;如果A装置的种子萌发数大于C装置的种子萌发数,则说明酸雨促进了种子的萌发。
考点:本题考查探究实验相关知识,解答此题需要学生具备较好的看图识图能力,能从图中分析出需要的答案,根据单一变量等原则找出符合要求的对照实验,提出符合题意的问题,懂得如何避免探究实验的偶然性,并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综合,推断出结论。
40.(1)A(2)C
(3)酸雨对植物的生长有影响或酸雨对植物的生长没有影响
(4)不行,只用一粒种子做实验存在偶然性,影响实验的可信度
【解析】
试题分析:(1)作为对照实验要保证变量的唯一性,由于实验探究酸雨对植物的影响,所以唯一变量为酸雨,设置另一盆完全相同的玉米幼苗,每天喷洒清水,故A符合题意;
(2)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汽车尾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同时,人类对森林等植被资源的破坏也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加剧了温室效应的形成,酸雨是指雨水被大气中存在的酸性气体污染、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酸雨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河流湖泊中出现称为水华,在海洋中出现称为赤潮,沙尘暴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物质吹起并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一千米的严重风沙天气现象,是由于人类对植被资源的严重破坏导致土壤沙化造成的,故选C;
(3)针对实验问题作假设时可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假设,酸雨对植物的生长有影响或酸雨对植物的生长没有影响;
(4)在实验中我们为了避免种子过少会有偶然性(如种子的自身条件、休眠等因素),一般使用10粒以上的种子。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探究酸雨对农作物的生长影响,依据酸雨形成的原因及危害,结合探究实验的步骤进行解答。
41.(1)家兔的血红蛋白含量 (2)不含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3)D(4)血铅含量(或醋酸铅浓度)越高,家兔血红蛋白含量越少或血铅含量对血红蛋白含量有影响(4)推广环保型交通工具;使用环保装修材料;不吃少吃含铅食品:加大对环境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等(只要答案合理均可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1)从题干中的实验设计来看,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血铅含量对血红蛋白含量的影响;
(2)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该实验没有设置对照组,可将10只家兔用不含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做同样的处理与A、B两组形成对照;
(3)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在肺部毛细血管处,肺泡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使血液中氧气的含量增高,因此在此处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
(4)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血铅含量越高,家兔体内血红蛋白含量越少,家兔血液的输送氧的能力会越低,对家兔造成的危害就越大;
(5)资料告诉我们:铅污染有四大来源:①汽车尾气污染, ②家居装饰用品污染,③玩具和学习用品污染,④食品污染,如爆米花、松花蛋等都含有铅,因此防止儿童铅污染我们应该不吃少吃含铅食品。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42.模拟酸雨    ②     清水   模拟酸雨
【解析】
试题分析:(1)题干中描述酸雨对农作物、建筑物及人体的伤害,制定的探究实验以大豆幼苗,模拟酸雨,显然是探究酸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所以如果这些种子都没发芽(不考虑种子的自身条件、休眠等),就能说明是受模拟酸雨的影响。
(2) 我们所做的实验一般为对照实验,那么就要求①要形成对照②变量具有唯一性,在设计的实验中我们明显发现缺少对照实验设计,作为对照实验要保证变量的唯一 性,由于实验探究酸雨对植物的生长的影响,所以唯一变量应为--酸雨,设置另一盆条件完全相同的大豆幼苗,每天喷洒清水。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探究酸雨对农作物的生长影响。
点评:此题通过模拟实验探究了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酸雨的形成是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我们要有环境意识,在生活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因考虑版权因素,本站的一些资料可能将不对外公开下载地址。个别需要下载的生物教师同行,可加入下面的QQ群,索取时请提供相关帖子链接。

高中生物教学QQ交流群:365330776(该群仅接受高中生物教师,加群口令:生物教学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生物教学网 ( 蜀ICP备11022024号|川公网安备 51012402000289号 )

GMT+8, 2024-5-7 19:5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