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已关闭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00|回复: 0

2019秋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全书导学案(含答案)

[复制链接]

1524

主题

368

回帖

8814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814
发表于 2019-11-3 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发现问题

情景导思
   当人在高温条件下工作、剧烈运动或是患某些疾病(如剧烈呕吐,严重腹泻),会出现很多的不适症状,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方法缓解这些症状呢?
重难剖析
1、细胞外液与体液的关系
细胞外液是细胞生活的直接液体环境,是体液的一部分;而体液是指人体内以水为基础的液体,两者的关系如下:
   (1)血浆是血液的一部分,所以血液并不全是细胞外液。
    其中血细胞不属于细胞外液。
   (2)细胞外液即内环境,二者外延和内涵相同,只是名字不同而已。
   (3)内环境的“内”与“外”是相对的,从细胞的角度看就是细胞外液;相对人体的外界环境而言,细胞外液就是内环境。
   (4)内环境属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生物没有所谓的内环境。
   
2、细胞外液三种成分之间及与细胞内液的关系
3、细胞外液与外界环境的关系



互动课堂

提炼优化
(一)体液:包括___细胞内液_____和______细胞外液(内环境)___;
(二)内环境:
1.   血浆   :血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2.   组织液  :存在于   组织细胞间隙  的液体,又叫   组织间隙液   。是绝大多数细胞生活的环境。
3.   淋巴  :   淋巴   细胞和  吞噬   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三者关系:
(  组织液  )       ( 血浆 )

      ( 淋巴 )
(三)内环境的化学组成
1.血浆的成分:  水   (约90%),  蛋白质  (约7%-9%),  无机盐  (约1%),  血液运输物质  (少量);
2.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不同的是    蛋白质   的含量很少;
3.本质上是一种  盐溶液   ,类似于海水,一定程度反映生命起源于海洋。
(四)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指溶液中  溶质微粒   对   水   的吸引力。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   数量  ,溶液浓度高,渗透压  越大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  无机盐  和  蛋白质  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   Na+  和   Cl—  。
2.酸碱度:血浆的酸碱度近  中  性,其调节与  HCO3-、HPO  等离子密切相关
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   37℃  左右。
(五)内环境作为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_____媒介_____
            
案例点击
例1:所有生命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人体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内环境,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    )
A.O2、CO2、血红蛋白、H+   B.H2O2酶、抗体、激素、H2O
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   D.Na+、HPO、葡萄糖、氨基酸
【点悟】血红蛋白、载体是构成细胞的成分,H2O2酶存在与细胞内,均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答案】D
【同类变式】口腔上皮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是指
A.淋巴        B.组织液         C.血浆         D.唾液
【解析】细胞外液是生物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即内环境,口腔上皮细胞周围的液体环境是组织液,唾液、精液、泪液、尿液、乳汁等与外界环境直接相通的液体不属于内环境。
例2:当肌肉细胞缺氧时,pH的变化是怎样的?pH的这种变化是由哪种物质引起的?需何种缓冲物质进行调节?
A.迅速降低、CO2、NaHCO3     B.基本不变、CO2、H2CO3
C.迅速降低、乳酸、NaHCO3     D.基本不变、乳酸、NaHCO3
【点悟】动物缺氧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进入血液后,被NaHCO3和其他碱性物质中和,PH变化不大。
【答案】D
【同类变式】酸碱度是内环境物理性质的重要指标,关于人体内环境中PH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人体血液的PH通常在7.35~7.45之间
B、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与NaHCO3反应,生产乳酸钠和H2CO3
C、血液中的Na2CO3过多时,就与H2CO3结合形成NaHCO3
D、PH的相对平衡只与血液中的HCO3—有关离子有关
【解析】血液的PH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HCO3-、HPO等离子密切相关。


自主成长

夯实基础
1.细胞需要与其生活的环境进行不断的物质交换,下列生物细胞中,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生物是
A.家兔    B.鱼类    C.鸟类    D.草履虫
2.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内环境
B.人体内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
C.人体所有的液体统称为细胞外液
D.人体内细胞通过细胞外液和外界环境交换物质
3.下列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的是                             
a.肺泡腔内的气体                  b.小肠腔内的消化液   
c.心室腔内的血浆                  d.膀胱腔内的尿液
4.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的是(      )
A.尿液和汗液的排出       B.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
C.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     D.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解析】维持内环境的稳态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将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物及时排出体外,但是这些物质都是由血浆运输到相应的部位后排出体外的;而血浆就是内环境的组成之一。食物残渣是没有经过消化吸收的物质形成粪便后排出体外,它并没有进入到内环境中,不会对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产生直接的影响。
5.下列哪项不是由人体内环境成分明显变化引起的病症(      )
A.浮肿       B.手足抽搐        C.缺铁性贫血        D.尿毒症
【解析】缺铁性贫血是由于身体缺铁,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血红蛋白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6.人体血浆中不可能出现的物质是                    (    )
A.纤维素      B.激素         C.尿素        D.维生素
【解析】纤维素是植物细胞中的多糖,人和动物体内没有。
7.人红细胞的渗透压与x浓度的食盐水相当。而浸在y浓度食盐水中的红细胞破裂;浸在z浓度食盐水中的红细胞收缩。则这三种食盐水的浓度大小依次为 ( )
  A.x>y>z         B.y>z>z        C.z>y>z        D.z>x>y
【解析】溶质微粒多,即溶液浓度大,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
8、右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①结构和②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具体内环境相同
B.人体摄入的蛋白类营养物质太少会使A液和C液减少
C.A液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
D.C液中可发生丙酮酸氧化分解
【解析】①结构所处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②结构所处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人体摄入的蛋白类营养物质太少,会导致A液的渗透压下降,C液回流A液的量减少,使A液减少,而C液增加,导致水肿;丙酮酸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
9.在高等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的正确关系是(   )
【解析】 人体内的液体存在于细胞外的有三种: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血液流经毛细血管时,血浆中的可以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进入组织的细胞间隙,形成组织液。细胞生活在组织液内,和组织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组织液跟细胞交换物质后,大部分又可以渗回毛细血管。由此可以看出,细胞内液与组织液之间、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以互相渗透。毛细淋巴管是一种壁薄而末端封闭的盲管,只有一部分组织液可单向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再由左右锁骨下静脉进入血液循环。
[答案] D
10.肌肉注射时,药液进人人体后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A.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靶细胞   
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
                 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C.组织液      
   淋巴
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11.下列可能导致组织液增加的是        (   )
  ①局部组织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
②受风寒后发生淋巴结肿大,淋巴循环受阻
③代谢废物在组织液中积累增多
④严重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2.血液、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示意图如下图,指出图中哪个箭头表示是错误的(  )
A.①白细胞   B.②组织液   C.③水    D.④红细胞
【解析】红细胞不能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中。
13.下图是人体内组织细胞和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人体内环境是指             ____          ,内环境指图中的标号      __   等部分。
(2)组织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氧是如何从毛细血管到达细胞的?          _____      (用图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是如何从组织细胞到达毛细血管的?
                             __________                _  (用图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
(3)组织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通过 _________      、      _________ 等系统才能到达各种组织器官系统;而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终产物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系统才能排出体外。
(4)人的手掌磨起的“水泡”中的淡黄色液体是 ____________        。(填字母)
⑴组织液、血浆、淋巴等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ABD
⑵C→D→A→E        E→A→D
⑶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         ⑷A
提升能力
14.用某种药物饲喂动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实验组比对照组动物血浆中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增高。该药物的作用可能是
A.增强血红蛋白的合成能力              B.提高血浆蛋白的含量
C.增加红细胞的生成数量                D.对红细胞有破坏作用
15.下面为人体对水的摄入、吸收、分泌和排出的途径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
(1)胃肠道的水分通过①_________方式进入内环境。
(2)内环境的水分通过②_________的形式进入胃肠道内。
(3)内环境的水分通过③_________作用成为_______的主要成分,其中大部分的水分又通过④________作用进入内环境。
(4)内环境的水分通过皮肤的⑤________结构排出体外。
(5)如内环境的浓度升高,细胞内液的水分________。
【解析】胃肠道等消化道中水分是通过①渗透(自由扩散)的方式被吸收到血浆中进入内环境的。细胞从内环境获得水分,这些水分参与了细胞内的物质代谢过程,其中也包括各种消化腺上皮细胞用来合成②消化液,然后又分泌到胃肠道内用以消化食物。血液流过肾小球时,把内环境中的水分通过③滤过作用成为原尿的主要成分,原尿流过肾小管时,又把大部分的水分通过④重吸收进入血液。内环境中多余的水分通过皮肤的⑤汗腺排出体外。
【答案】(1)渗透,(2)消化液,(3)滤过、原尿、重吸收,(4)汗腺  (5)外渗。

思维创新
16.人在剧烈运动时,骨骼肌产生了大量的乳酸。请回答下列的问题:
(1)从电离的角度看,此代谢的反应物、生成物各属于什么物质?

(2)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与血液中的H2CO3/NaHCO3这对缓冲物质中的NaHCO3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这一反应会使乳酸原有的电离平衡发生什么变化?

(3)这些变化具有什么生理意义?

【答案】(1)葡萄糖作为反应物属于非电解质,生成物乳酸为电解质
(2)使乳酸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
(3)上述变化使得血液中pH改变较小,从而使内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发现问题

情景导思
    水果、蔬菜中往往含有一些碱性物质,如碳酸钠。当食用这些食物时,碳酸钠进入血液后,血液的PH会有很大的波动吗?
重难剖析
1.内环境稳态的实质
    (1)稳态不是绝对稳定而是相对稳定。
(2)稳态的实质指内环境理化性质保持动态的稳定。
2、内环境酸碱度维持稳定的实例与分析
(1)水果、蔬菜中往往含有一些碱性物质,如碳酸钠。当食用这些食物时,碳酸钠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H2CO3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钠,而过多的NaHCO3可以由肾脏排出。这样,血液的pH仍可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2)哮喘、肺气肿或剧烈运动、初上高原等特定情况下缺O2进行无氧呼吸造成体内乳酸积累,但在缓冲物质作用下,与NaHCO3结合生成乳酸钠排出体外,生成的碳酸分解产生CO2随呼吸排出体外,血浆pH仍维持相对稳定。
4、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常见疾病举例
人体长期处于高温环境可能引起中暑。人的体温升高时可引起酶促反应受阻,代谢紊乱。此外,大量出汗,体液过量丢失会引起乏力、低血压和虚脱;盐也随之丢失,导致血液循环和其他各系统功能紊乱。
血糖浓度过低可能出现低血糖症;血糖浓度过高可能出现糖尿病。
当血液中钙的含量过低时,会影响骨发育;血钙过高则会引起肌无力等症状。

互动课堂

提炼优化
(一)稳态的概念:在   神经系统   和   内分泌系统     等的调节下,机体会对内环境的各种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内环境的温度、   渗透压   、   酸碱度   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    相对稳定    的状态,称为稳态。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神经—体液—免疫  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三)内环境稳态意义
维持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的稳态是   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的必要条件。
①   血糖正常      ——保证机体正常的能量供应;
②   体温、pH相对恒定       ——酶活性正常,细胞正常代谢;
③   渗透压相对稳定     ——细胞维持正常的形态和功能。
(四)生物材料维持PH稳定的机制
生物材料中含有缓冲对    NaH2PO4/Na2HPO4   、    H2CO3/NaHCO3    等,它们能够对酸碱度的变化起缓冲作用。

案例点击
例1: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后,常造成人体下肢肿胀,这是由于
A.细胞将不能吸收氨基酸    B.组织间隙积聚液体
C.不能消化脂肪            D.组织内葡萄糖浓度升高
【点悟】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导致淋巴管堵塞,淋巴液无法回流到血液循环系统,导致组织液也无法渗入淋巴管中形成淋巴,而造成人体下肢肿胀。
【答案】B
【同类变式】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
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儿童患佝偻病
C.细胞代谢紊乱                  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
【解析】细胞代谢正常进行需要酶的催化,酶发挥作用需要适宜且稳定的PH和温度。
……
更多内容请见word文档。


下载地址:(本文档3.28M大小,共144页。)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9da1jrtQ6u9OyEUE46xsBw 提取码: 6yxb
备用:https://cloud.189.cn/t/miMRzyn6ruEj(访问码:6062)




因考虑版权因素,本站的一些资料可能将不对外公开下载地址。个别需要下载的生物教师同行,可加入下面的QQ群,索取时请提供相关帖子链接。

高中生物教学QQ交流群:365330776(该群仅接受高中生物教师,加群口令:生物教学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生物教学网 ( 蜀ICP备11022024号|川公网安备 51012402000289号 )

GMT+8, 2024-4-26 16:0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