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已关闭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回复: 0

河南省郑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答案及解析下载

[复制链接]

1526

主题

368

回帖

8824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824
发表于 2024-4-16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河南省郑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河南省郑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    730.21KB
├─河南省郑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答案版).docx     18.24KB
└─河南省郑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34.01KB

下载地址1:
https://pan.baidu.com/s/1bJlO8dhgxzzF6lDCePkhgw?pwd=ffjc
提取码:ffjc

下载地址2:
https://cloud.189.cn/t/vMN32qZzyuiy (访问码:del3)

部分内容:

郑州市2022-2023学年下期期末考试

高一生物试题卷

一、选择题

1. 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玉米的黄粒与豌豆的绿粒        B. 兔子的长毛与狗的短毛

C. 西红柿的绿茎与红果皮        D. 小鼠的灰身与黑身


2. 在生物学界认识到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之前,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就提出了超越时代的假说,下列不属于该假说内容的是(    )

A. F2中高茎与矮茎的性状分离比接近3:1

B. 生物的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

C. 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

D.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3. 某同学利用甲、乙两个小桶和若干小球进行“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

B. 两个小桶中的小球数量不必相等

C. 每次抓取后需要将小球放回原桶

D. 重复4次后结果应为DD:Dd:dd=l:2:1


4. 水稻的非糯性对糯性是显性,用纯种的非糯性水稻和糯性水稻杂交,取F1的花粉经碘液染色,半数花粉呈蓝黑色,半数花粉呈橙红色,自交后代非糯性水稻和糯性水稻之比为3:1。以下最能直接体现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

A. F2表型的比例为3:1

B. F2基因型的比例为1:2:1

C. 测交后代的比例为1:1

D. F1的花粉经碘液染色,蓝黑色与橙红色的比例为1:1


5. 下图是同种生物4个个体的细胞示意图,其中等位基因A和a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等位基因B和b控制另一对相对性状,则下列哪两个图代表的生物个体杂交可得到4种表型、6种基因型的子代个体(    )

A. 图1、图4        B. 图1、图3        C. 图2、图3        D. 图3、图4


6. 下列有关四分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四分体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B. 经过复制的同源染色体都能形成四分体

C. 染色体互换现象发生在四分体时期

D. 一个四分体中有4个DNA分子


7.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可以用来解释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染色钵上黑色横线代表基因的位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

B. 配子中基因和染色体均成单存在

C. 成对的基因(同源染色体)一个(条)来自父方,一个(条)来自母方

D. 由图可知,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同时,非等位基因也都发生了自由组合


8. 果蝇的红眼、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下图为果蝇杂交实验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果蝇的红眼对白眼为显性

B. 控制眼睛颜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C. 果蝇眼睛颜色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D. 用白眼雌性与红眼雄性果蝇杂交,通过眼睛颜色可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


9. 下列关于人类红绿色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男性患者将色盲基因传递给儿子和女儿的概率相等

B. 具有“双亲都患病,子女不一定患病”的遗传特点

C. 男性的色盲基因一定来自其外祖父

D. 色盲女性的父亲和儿子都是色盲


10. 家鸡是遗传学中常用的实验材料。下表是家鸡的表型及其基因型,已知WW的胚胎不能成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表型        芦花        非芦花

基因型        ZBZˉ、ZBW        ZbZb、ZbW

A. 位于Z或W染色体上的基因均与性别决定有关

B. 雌鸡性反转成雄鸡,仍能与正常雌鸡交配,后代的雌雄比例是2:1

C. 用芦花雌鸡与非芦花雄鸡交配,后代雌鸡羽毛全为芦花

D. 控制家鸡性状的所有基因都分布在家鸡的染色体上


11. 实验1:将S型肺炎链球菌的DNA与R型肺炎链球菌混合培养;实验2:将S型肺炎链球菌的DNA用DNA酶处理后所得的产物与R型菌混合培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实验1的培养基上仅有光滑的菌落

B. 实验2的培养基上有两种菌落

C. 上述实验可证明引起转化的物质主要是DNA

D. 上述实验利用了“减法原理”


12. 一条DNA单链的序列是5'—GATACC—3',那么它的互补链的序列是(    )

A. 5'—CATAGG—3'        B. 5'—GATACC—3'

C. 5'—GGTATC—3'        D. 5'—CCATAG—3'


13. DNA的复制是以亲代DNA为模版合成子代DNA的过程,下列有关这一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真核生物的DNA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前的间期

B. 解旋过程是一个需要酶催化的耗能过程

C. 真核细胞中DNA复制和染色体复制是分别独立进行的

D.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的准确性


14. 下列有关基因和性状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对RNA病毒而言,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

B. 基因和性状之间是一一对应关系

C. 生物的性状不完全由基因决定,也与环境因素相关

D. 生物体的性状可以通过基因与基因表达产物的相互作用来调控


15. 柳穿鱼是一种园林花卉,其花的形态结构与Lcyc基因的表达直接相关。现有两株花的形态结构不同的柳穿鱼植株A和B,它们体内Lcyc基因的序列相同,只是植株A的Lcyc基因在开花时表达,植株B的Lcyc基因由于有多个碱基连接了甲基基团(即DNA甲基化修饰)而不表达。植株A与植株B杂交,F1的花与植株A的相似,F1自交产生的F2中绝大部分植株的花与植株A的相似,少部分植株的花与植株B的相似。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植株B的Lcyc基因不表达的原因可能是发生了基因突变

B. Lcyc基因的DNA甲基化修饰可能阻碍了基因的转录过程

C. Lcyc基因的DNA甲基化修饰会遗传给后代

D. 由上述事例推测,同卵双胞胎所具有的微小差异可能与相关基因的甲基化修饰有关


16. 下图为中心法则图解,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虚线表示少数生物的遗传信息的流向

B. 上述过程均需要模板、原料、酶和能量

C. 在生物体内,上述过程不一定都发生在细胞中

D. 线粒体中遗传信息的传递也遵循中心法则


17. 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突变一定由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诱发

B. 基因突变一定有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

C. 基因突变一定能遗传给后代

D. 基因突变一定会引起性状改变


18. 下列有关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致癌因子是导致癌症的重要因素

B.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只存在于癌细胞中

C. 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分散和转移

D. 癌细胞形态结构发生变化,能无限增殖


19. 下图为利用普通二倍体西瓜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的流程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无子性状产生属于可遗传变异,能通过有性生殖传递给子代

B. 二倍体和四倍体西瓜杂交产生了种子,二者之间不存生殖隔离

C. 三倍体西瓜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紊乱,一定没有种子

D. 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20. 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卡诺氏液固定细胞形态后需用蒸馏水冲洗

B. 视野中观察到的均为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

C. 该实验可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数目动态变化的过程

D. 该实验制作装片的一般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21. 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个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B. 不含有致病基因的个体不会患遗传病

C. 遗传病不一定都遗传给后代

D. 禁止近亲结婚可杜绝遗传病患儿的出生


22. 人与黑猩猩是从大约700万年前的共同祖先进化而来,两个物种成体的血红蛋白均由α和β两种肽链组成,但β链的相同位置上有一个氨基酸不同,据此不能得出(    )

A. 人与黑猩猩的血红蛋白基因中的碱基序列有一定的相似性

B. 两者共同祖先的血红蛋白也有α链和β链

C. 两者的血红蛋白都能行使正常的生理功能

D. 导致差别的变异发生在黑猩猩这一物种形成的过程中


23. 英国的曼彻斯特地区有一种桦尺蛾,在19世纪中叶以前,几乎都是浅色型的(黑色基因频率在5%以下),到了20世纪中叶,几乎都是黑色型的(黑色基因频率上升到95%以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桦尺蛾种群黑色型比例的上升是种群主动适应环境的结果

B. 桦尺蛾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说明该种群发生了进化

C. 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桦尺蛾的基因型

D. 该桦尺蛾种群中所有控制体色的基因共同构成了种群基因库


24. 下列关于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B. 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

C. 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

D.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5. 将含有抗生素的圆形纸片贴在涂满细菌的培养基平板上,在纸片周围一定距离内的细菌生长受到抑制,经培养后在纸片周围可形成抑菌圈。该方法可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抗生素诱导细菌发生耐药性突变

B. 实验中可以通过抑菌圈的大小来判定抗生素的抑菌效果

C. 从抑菌圈边缘的菌落上挑取细菌培养,抑菌圈的直径会逐代变大

D. 从细菌对环境的适应角度来看,细菌产生耐药性的变异是有害的


二、非选择题

26. 水稻的高秆(易倒伏)和矮秆(抗倒伏)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抗病和感病性状由另外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且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现用一个高秆抗病品种与一个矮秆感病品种杂交,图解如下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1)上述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2)两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3)F1高秆个体自交,后代同时出现了高秆和矮秆性状,这种现象叫作_________。

(4)对每一对相对性状单独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每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都遵循了_________定律,若将这两对相对性状一并考虑,则发现两对相对性状之间的遗传遵循了_________定律。

(5)F1产生的配子有4种,它们之间的数量比为_________,可另设_________实验加以验证。

(6)F2的矮杆抗病个体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应该对F2的矮杆抗病个体进行_________才能获得比例较高的纯合矮秆抗病植株。为缩短育种年限,还可以通过_________育种的方式来获得纯合的矮杆抗病植株。


27. 图1为某动物体内5个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图2为减数分裂过程中处于不同时期(I、Ⅱ、Ⅲ、Ⅳ)的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分子的含量变化柱形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细胞取自_________性动物的生殖器官,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

(2)图1中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________(填序号)。细胞③的名称是_________,此细胞中含有_________条染色单体。

(3)图1中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是_________(填序号),此细胞中含有_________个染色体组,其对应图2中的_________(填“I”、“Ⅱ”“Ⅲ”或“Ⅳ”阶段。

(4)图2中表示DNA的是_________(填字母),Ⅱ阶段细胞所处的时期是_________。

(5)比较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图,简述如何对二者进行区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 图甲是某动物细胞内基因表达过程示意图,图乙是该动物DNA分子结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①过程主要发生在动物细胞的________中,参与此过程的酶是________,该过程发生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与DNA复制相比________(填“完全”、“不完全”或“完全不相同。)

(2)图甲结构⑥中发生的过程是________,此过程以氨基酸原料,________为“搬运工”完成多肽链的合成,每一种氨基酸由________种“搬运工”来搬运。

(3)图甲中⑥沿着②移动的方向是________(填“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最终合成的多肽链③、④、⑤的氨基酸序列相同吗?________。②上结合了多个⑥的意义是________。

(4)由图乙可知,④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交替连接构成了DNA的基本骨架。


29. 镰状细胞贫血主要流行于非洲的疟疾高发地区。具有一个镰状细胞贫血突变基因的个体(即杂合子)在气含量正常的情况下,并不表现出镰状细胞贫血的症状,因为该个体能同时合成正常和异常的血红蛋白,并对疟疾具有较强的抵抗力。

(1)正常血红蛋白中某条肽链上的氨基酸由谷氨酸(密码子为GAA、GAG),替换为缬氨酸(密码子为GUU、GUC、GUA、GUG),从而形成异常血红蛋白,其根本原因是正常基因发生了1个碱基的________(填“增添”、“缺失”或“替换”),导致转录出的mRNA中出现________(用箭头和字母表示,示例;G→C)的碱基变化,这种碱基变化________(填“能”或“不能”)通过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这一事例说明基因能通过控制________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结合题干信息推测,在疟疾高发区,人群中________(填“纯合子”或“杂合子”)的比例较高,由此可以看出,基因突变对生物的生存是否有利,往往取决于________。

(3)图1是某家族镰状细胞贫血的遗传系谱图,对该家系中某些个体进行基因检测,将含有正常血红蛋白基因或异常血红蛋白基因的相关DNA片段用一定方法分离形成条带,正常基因显示一个条带,异常基因显示为另一个不同的条带,结果如图2所示(假设以下个体均不发生其他变异)。   

据图推测,该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正常基因显示的条带为________(填“条带1”或“条带2”),5号个体为纯合子的概率为________,8号与9号基因型不同的概率为________。若3号个体怀孕,结合以上信息,判断孩子是否会患病?________。




郑州市2022-2023学年下期期末考试

高一生物试题卷解析

一、选择题

1. 【答案】D

【详解】AB、玉米的黄粒和豌豆的绿粒,兔子的长毛和狗的短毛,不符合“同种生物”,不属于相对性状,AB错误;

C、西红柿的绿茎和红果皮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

D、小鼠的黑身与灰身符合“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属于一对相对性状,D正确。故选D。


2.【答案】A

【详解】A、F2中高茎与矮茎的性状分离比接近3:1,属于实验结果,不是假说内容,A符合题意;

BCD、孟德尔提出的假说内容包括生物的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和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等,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 【答案】D

【详解】A、实验中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产生雌雄配子的雌雄生殖器官,A正确;

B、甲、乙两小桶中小球总数可以不相等,但每个小桶中两种颜色的小球数目必须相等,代表产生两种配子的比例相等,B正确;

C、为了保证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每次抓取小球统计后,应将小球放回原来的小桶内,重复抓取多次,减少实验的误差,C正确

D、该实验需要有足够的重复次数才可获得近似于DD:Dd:dd=l:2:1的结果,仅重复四次,偶然性太大,不具有说皮肤里,D错误。故选D。


4.【答案】D

【详解】AB、用纯种的非糯性水稻和糯性水稻杂交得到F1,假设用基因A、a表示,则F1的基因型为Aa,能产生A和a两种基因型的配子,且比例是1:1;F1自交的到F2,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遇碘后,3/4呈蓝黑色,1/4呈橙红色,说明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能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但属于间接验证方法,AB不符合题意;

C、用纯种的非糯性水稻和糯性水稻杂交得到F1,假设用基因A、a表示,则F1的基因型为Aa,测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非糯性:糯性=1:1,能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但属于间接验证方法,C不符合题意;

D、F1的花粉加碘液染色后,两种颜色的花粉粒数量比例约为1:1,能证明减数分裂产生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可以作为证明基因分离定律最直接的实例,D符合题意。故选D。


5.【答案】B

【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图1、图4杂交,后代表型种类为1×2=2种,基因型种类为2×2=4种,A不符合题意;

B、图1、图3杂交,后代表型种类为2×2=4种,基因型种类为3×2=6种,B符合题意;

C、图2、图3杂交,后代表型种类为1×2=2种,基因型种类为2×2=4种,C不符合题意;

D、图3、图4杂交,后代表型种类为1×1=1种,基因型种类为2×1=2种,D不符合题意。故选B。


6. 【答案】B

【详解】A、四分体是同源染色体联会后形成的,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A正确;

B、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不是经过复制形成的,B错误;

C、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C正确;

D、每个四分体包含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四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D正确。故选B。


7. 【答案】D

【详解】A、基因在生殖过程中都保持一定的完整性、独立性,说明基因与染色体存在平行关系,A正确;

B、在体细胞中基因和染色体都成对存在,而在配子中都只有成对中的一个,B正确;

C、体细胞中成对基因、染色体都是一个来自母方,一个来自父方,C正确;

D、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进行了自由组合,D错误。故选D。


8. 【答案】C

【详解】A、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的杂交实验,子一代全为红眼,说明红眼对白眼为显性,A正确;

B、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中白眼全为雄性,性状与性别相联系,说明其为伴性遗传,控制眼睛颜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正确;

C、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中红眼:白眼=3:1,说明果蝇眼睛颜色的遗传遵循孟德尔分裂规律,C错误;

D、若用A/a表示控制红眼和白眼的基因,则白眼雌性(XaXa)与红眼雄性(XAY)杂交,子代雌性(XAXa)都为红眼,雄性(XaY)都为白眼,故可通过眼睛的颜色可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D正确。故选C。


9. 【答案】D

【详解】A、男性患者的色盲基因只能传递给女儿,A错误;

B、人类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具有“双亲都患病,子女一定患病”遗传特点, B错误;

C、男性的色盲基因可能来自其外祖父,也可能来自其外祖母,C错误;

D、色盲女性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是色盲,D正确。故选D。


10.【答案】B

【详解】A、Z、W染色体上存在与家鸡性别决定有关的基因,还存在控制其他性状的基因,如鸡的芦花和非芦花,A错误;

B、雌鸡性反转成雄鸡,其性染色体组成不变,这只“雄鸡”ZW与雌鸡ZW交配,性染色体为WW的受精卵不能正常发育,后代的性别比例是ZZ(公鸡):ZW(母鸡)=1:2,B正确;

C、用芦花雌鸡(ZBW)与非芦花雄鸡(ZbZb)交配,雌鸡都是非芦花鸡(ZbW),C错误;

D、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但并不是所有基因都在染色体上,如细胞质基因,D错误。故选B。


11. 【答案】D

【详解】A、实验1将S型肺炎链球菌的DNA与R型肺炎链球菌混合培养,由于发生了转化,故培养基上有光滑和粗糙两种菌落,A错误;

B、实验2将S型肺炎链球菌的DNA用DNA酶处理后所得的产物与R型菌混合培养,DNA被DNA酶水解,失去转化功能,故培养基上只有一种菌落,B错误;

C、上述实验能证明引起转化的物质是DNA,而非主要是DNA,C错误;

D、上述实验中通过DNA酶去除DNA,间接观察其作用,利用了“减法原理”,D正确。故选D。


12.【答案】C

【详解】一条DNA单链的序列是5'—GATACC—3',它的互补链与之方向相反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因此序列为5'—GGTATC—3',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3. 【答案】C

【详解】A、真核生物的DNA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A正确;

B、DNA分子的复制需要消耗能量且需要解旋酶解旋,B正确;

C、染色体的主要成分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真核细胞中DNA复制和染色体复制是同时进行的,C错误;

D、双螺旋结构为DNA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的准确性,D正确。故选C。


14. 【答案】B

【详解】A、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因此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A正确;

B、在大多数情况下,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一个性状可以受到多个基因的影响,一个基因也可以影响多个性状,B错误;

C、生物体的性状也不完全是由基因决定的环境对性状也有着重要影响,例如,后天的营养和体育锻炼等对人的身高也有重要作用,C正确;

D、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表达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精细地调控着生物体的性状,D正确。故选B。


15. 【答案】A

【详解】A、植株B的Lcyc基因不表达的原因可能是甲基化的Lcyc基因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故无法进行转录产生mRNA,并没有发生基因突变,A错误;

B、Lcyc基因的DNA甲基化修饰使得RNA聚合酶无法与启动部位结合,可能阻碍了基因的转录过程,B正确;

C、根据“植株A与植株B杂交,F1的花与植株A的相似,F1自交产生的F2中绝大部分植株的花与植株A的相似,少部分植株的花与植株B的相似”,说明Lcyc基因的DNA甲基化修饰会遗传给后代,C正确;

D、同卵双胞胎为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而来,上述事例说明相关基因的甲基化修饰可能会使同卵双胞胎具有微小差异,D正确。故选A。


16.【答案】C

【详解】A、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科学家对中心法则作出了补充:少数生物(如一些RNA病毒)的遗传信息可以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DNA,A正确;

B、上述过程即DNA复制、转录、翻译、RNA复制、逆转录均需要模版、原料、酶和能量,B正确;

C、在生物体内,上述过程都发生在细胞中,病毒虽无细胞结构,其进行RNA复制、逆转录过程发生在宿主细胞内,C正确;

D、线粒体中遗传信息的传递包括转录和翻译,也遵循中心法则,D正确。故选C。


17. 【答案】B

【详解】A、基因突变也可能是自发产生的,A错误;

B、基因突变是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改变,一定有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B正确;

C、基因突变若发生在体细胞,一般不会遗传给后代,C错误;

D、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等原因,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D错误。故选B。


18. 【答案】B

【详解】A、致癌因子是导致癌症的主要因素,致癌因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导致癌症的发生,A正确;

B、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只存在于所有正常细胞中,B错误;

C、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导致细胞易扩散转移,C正确;

D、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有:能无限增殖,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D正确。故选B。


19. 【答案】D

【详解】A、三倍体无子西瓜育种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所以其性状可以遗传给后代,但由于三倍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会发生联会紊乱,所以不能产生配子,故无子西瓜性状不能通过有性生殖传递给子代,A正确;

B、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产生的三倍体高度不育,因此二者间存在生殖隔离,属于不同物种,B错误;

C、三倍体西瓜减数分裂过程中偶尔也会产生种子 ,C错误;

D、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D正确。故选D。


20. 【答案】D

【详解】A、该实验中用卡诺氏液固定细胞后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2次,A错误;

B、由于分裂期所占时间短,故视野中只有少部分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B错误;

C、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由于解离时已将细胞杀死,细胞将固定在某一时期,所以不可能在高倍镜的视野中通过一个细胞看到染色体的变化情况,C错误;

D、该实验制作装片的一般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D正确。故选D。


21. 【答案】C

【详解】A、单基因遗传病是指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A错误;

B、不携带致病基因的个体也可能会患遗传病,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B错误;

C、人类遗传病不都是先天性疾病,有些为后天条件下突变导致,C正确;

D、禁止近亲结婚可降低隐性遗传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D错误。故选C。


22.【答案】D

【详解】AD、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后形成蛋白质,人与黑猩猩成体的血红蛋白均由α和β两种肽链组成,β链的相同位置上有一个氨基酸不同,说明两者的基因碱基序列有一定的相似性,可能是碱基的替换造成的,这属于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任何生物的任何生长发育过程,A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B、人与黑猩猩是从大约700万年前的共同祖先进化而来,两个物种成体的血红蛋白均由α和β两种肽链组成,可推测出两者共同祖先的血红蛋白也有α链和β链,B不符合题意;

C、人与黑猩猩都能正常生存,两者的血红蛋白都能行使正常的生理功能,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3. 【答案】B

【详解】A、生物在自然环境的选择作用下不断进化,并表现出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现象,并不能主动适应环境,A错误;

B、生物进化的实质就是基因频率的改变,B正确;

C、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桦尺蛾的表现型,C错误;

D、种群基因库是由一个种群中的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组成的,D错误。故选B。


24. 【答案】A

【详解】A、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A错误;

B、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因为生物之间存在共同进化的现象,B正确;

C、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C正确;

D、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正确。故选A。


25. 【答案】B

【详解】A、抗生素只对细菌的耐药性突变进行选择,不是抗生素使细菌发生耐药性突变,A错误;

B、透明圈是由于病原菌对抗生素敏感而出现,病原菌的敏感程度越高,出现的透明圈越大,因此实验中可以用抑菌圈的大小来判定抗生素的抑菌效果,B正确;

C、抑菌圈边缘的菌落对该抗生素不敏感,从抑菌圈边缘的菌落上挑取细菌继续培养,连续选择几代后抑菌圈的直径会变小,C错误;

D、在本实验中,能够耐药的细菌生存下来,不耐药的细菌不能生长繁殖,因此在抗生素的选择下,细菌产生的耐药性变异是对细菌适应环境是有利的,D错误。故选B。


二、非选择题

26. 【答案】(1)①. 高杆    ②. 抗病(顺序可以颠倒)   

(2)①. DDRR    ②. ddrr   

(3)性状分离    (4)①. (基因的)分离    ②. (基因的)自由组合   

(5)①. 1:1:1:1    ②. 测交   

(6)①. 1/3    ②. 连续自交    ③. 单倍体

【小问1详解】

由题意可知,亲本高杆抗病与矮杆感病杂交,后代为高杆抗病,上述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是高杆和抗病。

【小问2详解】

分析题可知,高杆(R)抗病(D)是显性,矮杆(r) 感病(d)为隐性,两亲本的基因型是DDRR、ddrr。

【小问3详解】

在F1个体自交的后代中,同时表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所以F1高杆个体自交,后代同时出现了高杆和矮杆性状,这种现象叫作性状分离。

【小问4详解】

对每一对相对性状单独进行分析,F1代自交,后代高杆:矮杆=3:1,抗病:感病=3:1,每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都遵循了分离定律。若将这两对相对性状一并考虑,高杆抗病:高杆感病:矮杆抗病:矮杆感病=9:3:3:1,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小问5详解】

F1的基因型DdRr,其产生的配子有4种即DR:Dr:dR:dr=1:1:1:1。可用测交法对其验证。

【小问6详解】

纯合高杆抗病和纯合矮杆易感病的两个亲本杂交,F1的基因型为DdRr,后代F2中矮杆抗病个体即3/16ddR-,其中纯合子ddRR占1/3。

应该对F2的矮杆抗病个体进行连续自交才能获得比例较高的纯合矮秆抗病植株。单倍体育种常采用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得到的都是单倍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是用时最短的一种方法。


27.【答案】(1)①. 雌    ②. ②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   

(2)①. ①②④⑤    ②. 次级卵母细胞    ③. 4   

(3)① ②    ②. 2    ③. Ⅰ   

(4)①. b    ②. 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或中期   

(5)前者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后者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

【小问1详解】

由于图1中②细胞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是初级卵母细胞,所以该生物是雌性。

【小问2详解】

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细胞都含有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精细胞、卵细胞和第二极体都不含同源染色体,图中①是卵原细胞,②是初级卵母细胞,③是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④是有丝分裂中期,⑤是有丝分裂后期,所以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①②④⑤;

③是次级卵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有4条姐妹染色单体。

【小问3详解】

图1中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是②初级卵母细胞(同源染色体分开),该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染色体:DNA:姐妹染色单体=2n:4n:4n,对应图2的Ⅰ。

【小问4详解】

图2中c的数目有时为0,因此是姐妹染色单体,a是染色体,b是DNA,Ⅱ阶段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有姐妹染色单体,所以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或中期。

【小问5详解】

有丝分裂是体细胞进行分裂,所以有同源染色体,而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开,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


28. 【答案】(1)①. 细胞核    ②. RNA聚合酶    ③. 不完全   

(2)①. 翻译    ②. tRNA##转运RNA    ③. 一种或多   

(3)①. 从右向左    ②. 相同    ③. 能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   

(4)①.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②. 磷酸(③)    ③. 脱氧核糖(②)

【小问1详解】

图甲①过程为转录,主要发生在动物细胞的细胞核中,参与的酶是RNA聚合酶。该过程的碱基互补配对为A-U、T-A、C-G、G-C与DNA复制的A-T、T-A、C-G、G-C,不完全相同。

【小问2详解】

图甲结构⑥为核糖体,其中发生的过程是翻译,该过程中tRNA能够识别并运输氨基酸,密码子具有简并性,一种氨基酸对应一种或多种密码子,可以由一种或多种tRNA来运输。

【小问3详解】

图甲中核糖体上的肽链左侧长,右侧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从右向左。不同的核糖体在同一条mRNA上合成的肽链氨基酸序列相同。同一条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翻译能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提高翻译的效率。

【小问4详解】

图乙中,①与碱基A配对,为胸腺嘧啶,②为脱氧核糖,③为磷酸,④为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磷酸和脱氧核糖在DNA外侧交替连接,构成了DNA的基本骨架,碱基位于内侧。


29. 【答案】(1)①. 替换    ②. A→U    ③. 不能    ④. 蛋白质的结构   

(2)①. 杂合子    ②. 环境   

(3)①.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②. 条带2    ③. 0    ④. 4/9    ⑤. 不会患病

【小问1详解】

据题意可知,正常血红蛋白变为异常血红蛋白是由于谷氨酸(密码子为GAA、GAG)替换为缬氨酸(密码子为GUU、GUC、 GUA、GUG),对比缬氨酸和谷氨酸密码子可知,异常血红蛋白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正常基因发生了1个碱基的替换,因此应该是mRNA上密码子为GAA的转变成GUA或者是GAG转变成GUG,即A→U造成的。该变异属于基因突变,不能通过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血红蛋白起到运输的作用,结构异常导致氧气运输出现障碍,这一事例说明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之一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实现对性状的控制。

【小问2详解】

分析题意可知,具有一个镰状细胞贫血突变基因的个体(即杂合子)在气含量正常的情况下,并不表现出镰状细胞贫血的症状,并对疟疾具有较强的抵抗力,据此可推测在疟疾高发区,纯合子因为出现镰状细胞贫血或患疟疾死亡,人群中杂合子的比例较高,由此可见,基因突变对生物的生存是否有利并非绝对,往往取决于环境。

【小问3详解】

1号和2号都正常,但他们的女儿患病,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图1中4号为隐性纯合子,测得4号的条带对应条带1,则条带1的DNA片段含有该遗传病致病基因,则条带2对应的是正常基因。由于图1中5号和6号都正常,女儿患病,儿子全正常,说明5号和6号都是杂合子,5号个体为纯合子的概率为0,8、9号基因型都为1/3纯合子,2/3杂合子,所以相同的概率为1/3×1/3+2/3×2/3=5/9,则不同的概率=1-5/9=4/9。由于镰状细胞贫血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而由图2检测结果可知,3号个体为显性纯合子,不管其配偶基因型如何,其子代均为正常个体,不会患病。




因考虑版权因素,本站的一些资料可能将不对外公开下载地址。个别需要下载的生物教师同行,可加入下面的QQ群,索取时请提供相关帖子链接。

高中生物教学QQ交流群:365330776(该群仅接受高中生物教师,加群口令:生物教学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生物教学网 ( 蜀ICP备11022024号|川公网安备 51012402000289号 )

GMT+8, 2024-4-30 04:0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